第七卷·火战
凡战,若敌人居近草莽,营舍茅竹,积刍聚粮,天时燥旱,因风纵火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其军可破。法曰:“行火必有因。”
凡是作战中,如果敌人驻扎在靠近草木丛生的地带,并用茅竹搭建营舍,又囤积大批马草和粮食,如遇燥热干旱天气,就可借助风力放火焚烧它,再派主力部队攻击。这样,便会被打败。诚如兵法所说:“对敌采用火攻战法,必须具备一定客观条件。”
汉灵帝中平元年,皇甫嵩讨黄巾,汉将朱隽与贼波才战,败,贼遂围嵩于长社。贼依草结营,会大风。嵩敕军束苣乘城,使锐卒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会帝遣曹操将兵适至,合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左中郎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儁各统一军),进讨黄巾军(于颍川),朱儁与黄巾军首领波才所部交战而失败,波才遂乘胜挥军包围了退保长社的皇甫嵩。波才军靠近草木丛生的地带安营扎寨。当时正好碰上大风,皇甫嵩便命令部队捆好火把登上城墙,又派精锐士卒偷偷越出包围圈,于城外黄巾军营地纵放大火并狂呼乱叫,城上的汉军则点燃火把与之紧密策应,皇甫嵩乘势击鼓奔向敌阵,波才军惊慌奔逃。这时正好又赶上灵帝派遣曹操领兵到来,两人合兵作战,彻底击败敌军,杀死1万多人。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杂家
- 鬼谷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