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缓战
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所谓三月修器械,三月成距堙者,六月也。谓戒为己者,忿躁不待攻具而令士卒蚁附,恐伤人之多故也。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救援,可羁縻取之,则利。法曰:“其徐如林。”
凡是进攻城邑之法,是战法中的最下策了,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采用它。通常所说的三个月修造攻城器械,三个月堆筑攻城土山,这样,攻城准备得用六个月时间。值得警戒和注意的问题是,由于攻城准备的时间长,将帅为忿怒急躁的情绪所使,往往不等攻城器械造好,就驱赶士卒像蚂蚁一样缘城而上,这恐怕是造成人员大批伤亡的原因。如果敌人城高壕深,且兵多粮少,又无外援,对于这种守城之敌,可采取长围久困之法夺取它,这样作战对我有利。诚如兵法所说:“军队行动舒缓从容时,就象静悄悄的树林一样。”
十六国,前燕将慕容恪击段龛于广固,围之。诸将请恪急攻,恪曰:“军势有宜缓以克敌,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势均,外有强援,恐有腹背之患,则攻之不得不速。若我强彼弱,外无救援,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敝。兵法:十围五攻。正谓此也。龛党尚众,未有离心。今凭阻坚城,上下戮力,尽锐攻之,数旬可拔,然杀吾士卒必多矣。当持久以取耳。”乃为壁垒以守之,终克广固。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将领慕容恪率军进攻镇守广固城的东晋镇北将军段龛所部,并将其包围起来。当时,许多将领都劝慕容恪尽快攻城,但慕容恪却从容说道:“作战之情势,有时应当缓战以慢慢制服敌人,有时应当急攻以快快战胜敌人。如果敌我双方势均力敌,而敌人又有强大的外援,我军怕有遭到敌人腹背夹击的危险,就不能不采取快速攻城战法。如果我军强大而敌人弱小,且敌人又无外援,那么,对于这种守城之敌,则应采取长围久困的战法,以等待敌人困敝时再攻取它。兵法上所说的‘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它,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它’,正是讲的这个道理。段龛的部众现在还很多,内部尚未出现离心倾向。目前他们凭据坚城固垒,上下齐心协力地进行防守,如果我们投入全部精锐部队强攻坚城,用几十天时间虽然也可以攻下来,但那样做将会给我们的部队造成很多伤亡。所以,应当采取持久围困以取胜的战法。”于是,慕容恪命令部队构筑工事以围困守城的晋军,最后终于攻占了广固。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易传
- 文昌孝经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通
- 三字经
- 荀子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抱朴子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