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苏
历史来源
「苏」源出 ;
一 ﹕「苏」出自「己」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后迁于温,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 ﹕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苏」氏。
家族名人
苏秦 (前?~前317)
字季子,洛阳人,战国时纵横家。与张仪同学于鬼谷子。早年曾外出游说,然穷困而归,后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使秦不敢东出函谷关,达十五年之久。后客于齐,被杀。
苏武 (前143?~前60)
字子卿,西汉杜陵人(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武帝时出使匈奴,单于胁降,不屈,被留十九年,仍持汉节。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始得还,拜典属国。宣帝立,赐爵关内侯,图形麒麟阁。其著作流传于今者,有诗四首、答李陵诗及别李陵等。
三苏
宋苏洵与二子苏轼、苏辙皆有文名,世称为「三苏」。宋˙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诗四首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舌问三苏。」醒世恒言˙卷十一˙苏小妹三难新郎:「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称他父子,谓之三苏。」
苏轼 (1038~1101)
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长子。诗、词、文、书、画均有名,为文雄浑奔放,诗亦清疏隽逸,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轼上书痛陈不便,得罪安石,被连贬数州。在黄州时,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累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卒谥文忠。着有东坡集、东坡词等。
地望分布
河南河内郡,陜西扶风郡,陜西武功郡。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梁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通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心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别集
- 幽梦影
- 文心雕龙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