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一十四 邴
历史来源
「邴」源出:
一、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春秋时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因以为氏。
二、又,"邴"亦作"枋",为泰山下邑,居此者以为氏。齐国亦有邴邑,而亦有邴氏。《左传》载齐国大夫邴意兹,《史记》作"秉意兹",可见"邴"氏与"秉"氏相通。《路史》载:楚公族有秉氏。《通志·氏族略》载:汉有秉宽。
家族名人
邴原
东汉朱虚人。少时与管宁俱以高尚情操而著称,勇敢而有谋略。居乡里,游学之士,教授之声不绝。后归附曹操,官至武官将长史。少孤家贫,曾过学馆而泣,师问其故,答:无资求学。师曰:苟欲学,不须资。乃发愤读书,成为名士。
邴郁
晋代城阳人,邴原之曾孙。洁身自好,与高密人刘鲕,并有高名。晋成帝司马衍广求异行之士,以博士征召,邴郁以有病推却不赴。
邴汉
汉代琅琊人,因品行高洁被征用,官至京兆尹,后升为太中大夫。王莽篡权后,告老还乡,不愿同流合污。
邴辅
后赵栎阳人,好学而多才,善于构思。后赵国都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县)的宫殿台榭皆为其所营造,被后赵统治者石勒封为材官将军。
地望分布
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
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