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六十八 隆
历史来源
1、出自以地名为姓。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地方叫隆邑,后来居住在这里或封地在这里的人便以地名为姓,称隆姓。`
2、出自匈奴部族。西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部落有隆姓。
家族名人
隆英:明代御史。宣德时中举人,任南宫县令。他勤俭节约,重视农耕,有古循吏风,为官廉介不可夺。他当县官时,京城来了两个武官,举着大令,要强占农田给军队用。隆英理直气壮地说,本县没有空余地,除了我县衙门大堂前这块草皮,其余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农田。结果隆英得胜。
隆光祖:明朝人,举为进士而在朝中当官,但与掌握朝政大权的张居正合不来。张居正是位有功也有过的人物。后来隆光祖重被起用,当了吏部尚书,又重新任命一大批被张居中排挤的官吏。隆光祖还向朝廷推荐了许多人才,都是能为国为民能效劳立功的人物。
隆科多:清康熙、雍正时大臣。满洲镶黄旗人。佟国维三子,圣祖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弟。隆科多于康熙朝累官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掌握京师警卫武力。清圣祖玄烨临终,王大臣受顾命者,惟他一人。他参预清世宗胤禛夺权。世宗之立,外得力于年羹尧,内得力于隆科多。世宗即位,以拥戴殊勋,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四大臣之一,官至吏部尚书,加太保,备极宠任,呼为舅而不名。铨选官吏,不经奏请,任意为之,号为“佟驯。随后,迅速被解除步军统领一职,以削弱其过分庞大的权力。隆科多平素与川陕总督年羹尧交结甚厚。雍正三年(1725年),年败,隆科多以党附年羹尧、徇庇查嗣庭获罪,削太保。四年,罢尚书,令料理阿尔泰等路边疆事务。寻命勘议俄罗斯边界。五年六月,私钞玉牒事发,被罗织罪状,于畅春园外筑屋三楹,永远禁锢。六年六月,卒于禁所。
迁徙分布
(缺)隆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地方名叫隆邑,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地名为姓,称为隆氏。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部落有隆姓。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蛮书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黄帝内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月波洞中记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