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三十六 慕容
历史来源
1、出自汉代,以寺庙名称命姓,称慕容氏。
2、慕容氏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领族人迁居辽西,曾随同司马懿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莫护跋在荆城以北(今河北省昌黎县境内)建立国家。据说当时北方的汉人流行戴步摇冠(一种带有悬垂装饰物的帽子),莫护跋见了也很喜欢,也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鲜卑人见了他这种打扮,都称他为"步摇",因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所以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莫护跋的后人便干脆以此作为部落的名称。西晋时,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他的儿子慕容皝后来建立前燕国,从此正式以慕容为姓。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前后历时七十多年。
家族名人
慕容姓名人,隋朝有大将军慕容三庄,宋代有检校太尉慕容廷钊、刑部尚书慕容延超。慕容姓还建立过前燕、后燕、北燕、南燕、西燕政权。
前燕有大司马慕容恪(慕容皝之子),后燕有冠军将军慕容垂,燕国有修文学士慕容善,隋朝有大将军慕容三藏,宋代有检校太尉慕容延钊、刑部尚书慕容彦超。
慕容复:北宋姑苏人氏,为大燕后裔,一心复国,后自杀。
迁徙分布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郡。秦、汉沿之。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地区。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元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