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影响
政治制度
《周礼》一书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政治制度方面,从隋朝开始的三省六部制,其中的六部,就是仿照《周礼》的六官设置的。唐代将六部之名定为吏、户、礼、兵、刑、工,作为中央官制的主体,为后世所遵循,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历朝修订典制,如唐《开元六典》、宋《开宝通礼》、明《大明集礼》等,也都是以《周礼》为蓝本,斟酌损益而成。
文化思想
从后世影响上来看,西周以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统治思想的核心。当然在其后的时代,礼的适用范围和功能发生移转,从西周之时主要作为政治权力分配功能的原则,到汉代以后转变为社会生活层面秩序塑造和维持的机制,但礼的基本原则,亲亲、尊尊、长长和男女有别,并未发生改变,反而得到巩固和强化。同时,西周意识形态奠定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格局。
城市建设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曾经有很多著名的大都城在城市布局上都体现了《周礼》的礼制思想,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都城格局,成为历代帝王向往的楷模。
中国封建社会盛期,最具有典范代表的都城——隋唐长安城,整个城市的布局严整、统一,充分体现出周代王城的布局特点。
明清北京城,在格局上恢复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使皇城在都城的中心。还仿照《周礼》,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等,形成今日的布局。
朝鲜的汉城,同样有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格局,乃是海外依仿《周礼》建都的典范。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