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夏官司马·山师都司马
山师掌山林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 川师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 {备逯}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备逯}显之名物之可以封邑者。
山师掌管山林的名号,辨别山中的物产,以及有利或有害于人的动、植物,而划分给诸侯国,使他们进贡珍异的物产。川师掌管河流和湖泊的名号,辨别其中的物产,以及有利或有害于人的动、植物,而划分给诸侯国,使他们进贡珍异的物产。原师掌管四方的地形之名,辨别丘、陵、坟、衍、原、隰的名称和物产、辨别其中可以划分出来建造居邑的地方。
匡人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
匡人负责宣达八法、八则,用以匡正诸侯国,而观察是否有为奸作恶的,使他们不敢违背法度,而听从王的命令。
撢人掌诵王志道国之政事,以巡天下邦国国而语之,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撢人掌管[向诸侯国]诵说王的心志,讲述王国的政事,通过巡行天下的诸侯国而告诉他们,使万民和睦高兴而心向王。
都司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以国法掌其政学,以听国司马。家司马,亦如之。
都司马掌管有关都中[从军的]士、庶子和兵众、车马、兵甲的戒令,依照国法掌管有关他们的政教,而听命于大司马的属官。家司马的职掌也是这样。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