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天官冢宰·司裘内树
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季秋,献功裘,以待颁赐。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诸侯则共熊侯、豹侯。聊大夫则共麋侯。皆设其鹄。大丧,廞裘,饰皮车。凡邦之皮事,掌之。岁终,则会,唯王之裘与其皮事不会。
司裘掌管制作大裘,以供王祭天所穿的服装。仲秋进献良裘,王于是用[司裘所供飞鸟]赏赐官吏们。季秋进献功裘,以待颁赐给群臣。王举行大射,就供给虎侯、熊侯、豹侯,在侯上设置鹄。诸侯举行大射,就供给熊侯、豹侯。卿大夫举行大射,就供给麇鹿侯。都在侯上设置鹄。王的丧事,陈设皮裘,用皮装饰皮车。凡王国中有关皮革的事都掌管。[夏历]年终就做结算,只有王的皮衣和所使用皮革不结算。
掌皮掌秋敛皮,冬敛革,春献之,遂以式法颁皮革于百工。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岁终,则会其财赍。
掌皮负责秋天收取兽皮,冬天收取革,春天献上[以供王用],接着便依照旧例分拨皮革给百工。供给细缛的兽毛制作毡,以待王国有事时用。[夏历]年终,就结算所收取和库存以及分拨百工的皮革数。
内宰掌书版图之法,以治王内之政令。均其稍食,分其人民以居之。以阴礼教六宫,以阴礼教九嫔,以妇职之法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正其服,禁其奇邪,展其功绪。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亦如之。正后之服位,而诏其礼乐之仪,赞九嫔之礼事。凡宾客之祼献、瑶爵、皆赞,致后之宾客之礼。凡丧事,佐后使治外内命妇,正其服位。凡建国,佐后立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贿,出其度量淳制,祭之以阴礼。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岁终,则会内人之稍食,稽其功事,佐后而受献功者,比其大小与其粗良而赏罚之,会内宫之财用。正岁,均其稍食,施其功事,宪禁令于王之北宫,而纠其守。上春,诏王后帅六宫之人而生穜稑之种而献之于王。
内宰掌管有关登记宫中人员的名册以及绘制宫中官府地图的法则,以施行有关内宫的政令,[按名册]合理分发内宫官吏食粮,合理分配内宫官吏子弟的居住地[以担任宿卫]。用阴礼教导王后。用阴礼教导九嫔。用有关妇人职事的法则教导九御,使[她们九人一组]各分属于九嫔,以做好有关丝、麻方面的职事,端正她们的服装,禁止奇装异服,记录她们[在妇职方面]的成绩。举行[宗庙]大祭祀,王后向尸行裸礼和进献牲肉时,就协助王后进行。王后用瑶爵向尸进酒时,也协助王后进行。规正王后的礼服和行礼时所应处的位置,告诉王后配合礼乐所应有的仪态。协助九嫔[帮助王后]行祭礼之事。凡招待宾客[王后继王之后]向宾客进献郁鬯、[在飨礼和燕礼上]向宾客献酒,以及用瑶爵向宾客进酬酒,都协助王后进行。致送王后馈赠宾客的礼物。凡有丧事,[命令上士]协助王后管理外命妇和内命妇,规正她们应穿的丧服和当处的位置。凡建立国都,就协助王后建立市场,设置管理市场官吏的办公处所次和叙,合理安排店铺,分类陈列所卖的货物,出示[标准的]长度单位、容量单位、布幅的宽度和布匹的长度。用阴礼祭祀市中的社神。仲春时节,告诉王后率领外命妇和内命妇开始在北郊养蚕,以制作祭服。[夏历]年终,就总计九御等内人的食粮,考察她们的成绩。协助王后接受她们所呈献的布帛等,比较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而对她们进行赏罚。结算内宫的财用开支。[夏历]正月,合理分配内人的食粮,交给她们应完成的任务。在王的北宫悬挂禁令,纠察守卫者。孟春,告诉王后率领六宫的人,挑选能够生殖的各类谷种,而进献给王。
内小臣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后出入,则前驱。若有祭祀、宾客、丧纪,则摈诏后之礼事,相九嫔之礼事,正内人之礼事,彻后之俎。后有好事于四方,则使往。有好令於卿大夫,则亦如之。掌王之阴事、阴令。
内小臣负责发布王后的命令,规正王后应穿的服装和应处的位置。王后出入,就为她在前面开路。如果有祭祀、接待宾客和丧事,就为王后传达辞命,告诉王后应行的礼事,协助九嫔行礼事,规正内人的礼事。[礼事完毕]为王后彻去席前的牲俎。王后有对四方诸侯施恩惠的事,就派内小臣前往。有对卿大夫施恩惠的命令,也派内小臣前往。掌管为王安排群妃御见的事、传达有关裁缝织纫的命令。
阍人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丧服、凶器不入宫,潜服、贼器不入宫,奇服、怪民不入宫。凡内人、公器、宾客,无帅则几其出入。以时启闭。凡外内命夫命妇出入,则为之辟。掌埽门庭。大祭祀、丧纪之事,设门燎,跸宫门、庙门。凡宾客亦如之。
阍人掌管王宫中门的守卫纠禁。穿丧服、拿凶器的不准入宫,里面暗穿甲衣、拿着盗贼所用伤人器械的人不准入宫,穿奇装异服的人、精神失常的人不准入宫。凡内人、拿着公家器物的人以及宾客,如果没有人引导,就要检查他们的出入。按时开闭宫门。凡外命夫、内命夫,以及外命妇、内命妇出入宫门,就为他们清除闲杂人员。负责扫除宫门和庭院。有大祭祀、大丧事,要在宫门前地上设火把,宫门、庙门禁止通行。招待宾客时也这样做。
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相道其出入之事而纠之。若有丧纪、宾客、祭祀之事,则帅女宫而致于有司,佐世妇治礼事,掌内人之禁令。凡内人吊临于外,则帅而往,立于其前而诏相之。
寺人掌管有关王的内人,以及宫中女奴的戒令,负责告诫和引导她们出入宫庭的事,并加以纠察。如果有丧事、招待宾客和祭祀的事,就率领宫中女奴到掌事的官吏那里,[供他们役使]。协助世妇办理有关礼的事。掌管有关内人的禁令。凡内人到外面去吊唁,就率领她们前往,站在她们前面告诉并协助她们行吊礼。
内竖掌内、外之通令,凡小事。若有祭祀、宾客、丧祀之事,则为内人跸。王后之丧,迁于宫中,则前跸。及葬,执亵器以従遣车。
内竖负责传达[王有关小事]对宫内外的命令,凡小事[供役使]。如果有祭祀、招待宾客和丧事,就为[跟从世妇在宗庙的]内人禁止他人通行。王后的棺柩将迁到宗庙[行朝庙礼],就在前边清道禁人通行。到出葬时,就拿着洗沐器具跟在送葬车后边。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