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十章
原文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强。
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
“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
“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注释
(1)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学生。
(2)抑:选择性连词,意为“还是”。而:代词,你。与:疑问语气词。
(3)报:报复。
(4)居:处。
(5)衽:卧席,此处用为动词。金:指铁制的兵器。革:指皮革制成的甲盾。
(6)死而不厌:死而后已的意思。
(7)和而不流:性情平和又不随波逐流。
(8)矫:坚强的样子。
(9)不变塞:不改变志向。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