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记载
《中论》·二卷
汉徐干撰。干字伟长,北海剧人。建安中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事迹附见《魏志·王粲传》。故相沿称为魏人。然干殁后三四年,魏乃受禅。不得遽以帝统予魏。陈寿作史,托始曹操,称为太祖。遂并其僚属均入《魏志》,非其实也。是书隋、唐志皆作六卷。《隋志》又注云:梁目一卷。《崇文总目》亦作六卷。,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於圣贤之道。故前史皆列之儒家。曾巩《校书序》云:始见馆阁《中论》二十篇,及观《贞观政要》,,太宗称尝见干《中论》复三年丧篇,今书独阙。又考之《魏志》,文帝称干著《中论》二十馀篇,乃知馆阁本非全书。而晁公武又称李献民所见别本,实有复三年、制役二篇。李献民者,李淑之字,尝撰《邯郸书目》者也。是其书在宋仁宗时尚未尽残阙,巩特据馆阁不全本著之於录,相沿既久,所谓别本者不可复见,於是二篇遂佚不存。又书前有原序一篇,不题名字,陈振孙以为干同时人所作。今验其文,颇类汉人体格,知振孙所言为不诬。惟《魏志》称干卒於建安二十二年,,而序乃作於二十三年二月,与史颇异。传写必有一讹,今亦莫考其孰是矣。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