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闺智部·红拂
【原文】
原文
杨素守西京日,李靖以布衣献策。素踞床而见,靖长揖曰:“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为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倨见宾客。”素敛容谢之。时妓妾罗列,内有执红拂者,有殊色,独目靖。靖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边批:见便识李靖。)靖具以对。妓诵而去。靖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靖启视,则紫衣红拂纱帽人,杖一囊,问之,曰:“杨家红拂妓也。”延入,脱衣去帽,遽向靖拜,靖惊答之,再叩来意,曰:“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故来相就耳。”靖曰:“如司空何?”曰:“彼尸居余气,(边批:又识杨素。)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甚众矣,彼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问其姓,曰:“张。”问其伯仲之次,曰:“最长。”观其肌肤仪状、言辞气语,真天人也。靖不自意获之,愈喜愈惧,万虑不安,而窥户者无停履。数日,亦闻追讨之声,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马,排闼⑤而去,将归太原。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靖方刷马,忽有一客,中形,赤髯如虬,策蹇驴而来,投革囊于驴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边批:便知非常人。)靖怒甚,欲发,张熟视客,一手映身摇示靖,令勿怒。(边批:又识虬髯客。)急梳毕,敛衽前问其姓,客卧而答之,曰:“姓张。”对曰:“妾亦姓张,合是妹。”遽拜之。问其第几,曰:“行三。”亦问妹第几,曰:“最长。”客喜曰:“今日幸逢一妹。”张氏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靖骤拜之,遂环坐,问煮何肉,曰:“羊肉,计已熟矣。”客曰饥,靖出市胡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复索酒饮,于是开革囊,取下酒物,乃一人首并心肝,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乃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又曰:“观李郎贫士,何以得致异人?”靖不敢隐,具言其由,曰:“然。故知非君所致也,今将何之?”曰:“将避地太原。”曰:“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吾将访之。”靖因言州将子李世民,客与靖期会于汾阳桥,遂乘驴疾去。及期候之,相见大喜,靖诈言客善相,因友人刘文靖得见。“世民真天子矣!”废然而返,遂邀靖夫妇至家,令其妻出见,酒极奢,因倾家财付靖,文簿匙锁,共二十床,曰:“赠李郎佐真主立功业也。”与其妻戎服跃马,一奴从之。数步遂不复见。靖竟佐命,封卫公。
隋朝的杨素镇守长安的时候,李靖以平民身份求见杨素,杨素坐在椅子上,态度傲慢地接见了李靖。李靖向杨素深深行礼之后,说:“天下将要大乱,英雄群起。杨公身为国家重臣,理应谦恭下士,网罗豪杰引为心腹,怎么能坐在椅子上接待客人呢?”杨素听完这番话后,就急忙改变了态度道歉。当时杨素身边围绕着好几名侍妾,其中一位手拿红拂的侍妾长得最漂亮,她对李靖的言行特别注意。当李靖告辞离开之后,她特地跟随李靖出去,站在台阶上手指小吏说:“赶快去问问刚才离去的那位客人,他科举功名第几,现在家在哪里?”(边批:见第一面就知李靖不是一般人。)李靖都详细回答了小吏,那侍妾在一旁听完之后,又默默复诵了一遍才进入屋子。李靖回到旅店后,睡到半夜五更天时,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并且很小声地叫他的名字。他打开房门一看,看到一位身穿紫衣,头戴纱帽,拄杖拿一只口袋的人。李靖询问,回答说:“杨家拿红拂的侍妾。”便请她进入屋中。侍女脱去外衣、纱帽,向李靖行礼,李靖惊慌答礼,并问明她的来意,她说:“我服侍杨司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看到过不少天下豪杰,可是从来没有一位可以和阁下相比,因此特别前来投靠。”李靖听了这番话后,就问她杨素的为人,她回答说:“他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边批:又了解杨素。)不值得去害怕。许多侍女眼看日后没有指望,都纷纷离开他,已经很多了。而杨公也不怎么追究她们的离去,我的计划很周密,阁下不必怀疑。”李靖问她的姓名,她只回答说:“姓张。”再问她家中排行,她回答说:“排行老大。”李靖看她的容貌举止,以及说话的语气,简直如天人一般。李靖意外得到红拂女,心中既高兴又害怕,然而下意识中又总感觉不妥,总感觉门外有偷听者的脚步声。几天之后,传出追捕红拂女的消息,但是言辞还不是非常的严峻。李靖觉得事不宜迟,立即让红拂改扮成男装,骑马冲出大门,奔向太原。两人途中经过灵石,投宿在客栈里。一天,厨房的炉火上正在炖着一锅肉,肉要熟了,红拂女披散着一头及地的长发,站在床前梳头,李靖在客栈外洗马,突然有一位客人来到客栈门口,他中等身材,蓄着满腮红胡子,骑着一匹跛腿驴,下了驴之后,把行囊丢在驴前,然后就进入客栈,取过一只枕头斜躺在床上,一双眼睛却一直盯着红拂女梳头。(边批:一看便知不是一般人。)李靖见到后非常生气,正想要发火,可红拂女在观察这位客人的举动之后,却用身体挡住那个人的视线,摇手制止了李靖,让他先不要发脾气。(边批:又知虬髯客不是常人。)红拂女赶紧梳完头,整理好衣裳,然后上前行礼,问客人姓名,客人躺在床上回答说:“姓张。”红拂女说:“我也姓张,算起来应是你的妹妹了。”急忙参拜。又问虬髯客在家中的排行,虬髯客答:“排行老三。”又问红拂女的排行,红拂女说:“我排行老大。”虬髯客高兴地说:“今天有幸认了一个妹妹。”红拂女招呼说:“李郎,来见三哥。”李靖向他行礼致意,于是三个人围坐着闲谈,虬髯客问李靖炉上炖的是什么肉,李靖答:“是羊肉,好像快熟了。”虬髯客说肚子饿了,李靖出去买来胡饼,虬髯客从腰中抽出一把匕首切肉,三个人一面配着饼吃肉,又要酒来喝,虬髯客从皮囊中拿出下酒菜,原来是一颗人头和一副人的心肝,虬髯客把人头放回袋中,用匕首切开心肝,邀李靖一起吃,并且说:“这个人是天底下最忘恩负义的人,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才找到他并砍下了他的头。”接着又说:“我怎么看李郎你都只是一个穷书生的样子,你是怎么得到这位绝世美人的呢?”李靖不敢有所隐瞒,就将结识红拂女的经过说给了虬髯客听。虬髯客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想光凭你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获得美人心,那么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呢?”李靖回答:“想暂时去太原避一阵子。”虬髯客说:“据术士观察星象,说太原上空有股不寻常的云气,我也想要去太原看一看。”于是李靖谈到自己将去拜访李世民,并和虬髯客约在太原汾阳桥碰面,说完虬髯客就骑上驴走了。到了两个人约定的日期,虬髯客和李靖都依约而来,两个人再度碰面都十分高兴,李靖假称虬髯客会看相,托友人刘文靖介绍去见李世民,两个人一见面,“李世民是个真命天子。”虬髯客说,就颓丧地回家。于是虬髯客邀请李靖夫妇来到自己家中,介绍妻子和他们认识,酒宴十分奢华,另外变卖了家中的财物,将变卖的钱财,装了满满二十床的东西,说:“赠给李郎辅佐真主建功立业。”他自己却和妻子穿着军服跨上快马,带着一名奴仆飘然而去了,一眨眼便看不到踪影了。后来李靖辅佐李世民统一了天下,被封为卫国公。
〔评〕吴长卿曰:“红拂见卫公,自以为不世之遇,视杨素蔑如矣;孰知又有一虬髯也,视李郎又蔑如矣。惜哉,不及见李公子也!”
(评译)吴长卿说:“红拂女见李靖,以为遇见当世奇才,把杨素看得一文不值;日后又碰上虬髯客,那气度又远胜李靖了。可惜啊,当时红拂女未能遇见李世民。”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元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