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兵智部·田单
【原文】
原文
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边批:肉先腐而虫生。)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毅归赵,燕军共忿。而田单乃令城中,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向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实无能也。”单曰:“子勿言。”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皆呼“万岁”。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战国时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惠王即位,曾和乐毅发生不愉快的事。(边批:肉先腐烂,然后才有虫子生出。)田单听说此事,就施行反间计,在燕国散布谣言,说:“齐王已经去世,攻不下的城池只有莒和即墨两城罢了。乐毅和新君有嫌隙,怕被杀而不敢回国,借着攻打齐国的名义,实际上是想自立为齐王。只是因为齐人不肯归附,所以暂时慢慢攻打即墨,等待时机的成熟。现在齐国人最怕换其他将军来攻打,那么即墨就保不住了。”燕王本就疑心乐毅,又中了齐国的反间计,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军,召回乐毅。乐毅怕昭王对他不怀好意,于是投奔赵国,燕国的将士惋惜不已,群情愤恨。这时田单命城中百姓吃饭时,要在庭院中祭拜祖先,于是飞鸟都聚集飞旋在两城的上空,燕人觉得很奇怪。田单散布谣言说:“有神师降临城中,教导齐国百姓。”有一名士兵开玩笑地说:“我可以当神师吗?”说完不好意思地转身走开,田单立即起身叫他回来,请他坐在神师的座位,以神师之礼对待他。士兵说:“刚才我是随口胡说骗将军的,我真的什么也不懂。”田单说:“你什么也不要说。”仍以神师礼待他,每次出去巡察时,必称他为神师。接着,田单又散布谣言说:“我们只怕燕国军队把所俘虏的齐兵割掉鼻子,要他们排列在燕军的阵前,那么即墨必会攻破。”燕人听说此事,果真按着去做,城中人见投降的人都被割掉鼻子,更坚定守城的决心,惟恐被燕军擒获。田单又派人散布谣言说:“我们怕燕国人挖掘齐人城外的祖坟,侮辱我们的祖先,看见先人受到侮辱会使我们心惊胆寒。”结果燕军又中计,挖开坟墓,烧毁尸骨。即墨在城上看见燕军的所为,没有不伤心悲泣,急于出城与燕军决一死战。田单知道时机成熟,士兵可以上阵作战了,就亲自拿着工具和士兵一同工作,妻妾也编在工作队伍中,把好吃的食物都拿出来与士兵分享。田单命令武装的士兵都埋伏起来,改派老弱妇女登城守卫,并且派使者在燕国商议投降。燕军兵士高呼万岁。田单又募集民家的捐款,筹集到千镒黄金,请即墨城的富豪赠送给燕国将军,说:“齐人马上就要投降了,希望你们不要虏掠我们的妻妾。”燕将十分高兴,答应他们的请求,从此燕军防备松懈,毫无斗志。田单在城中征集一千多头牛,为牛缝制绛色丝衣,画上五彩龙纹,在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刀刃,另在牛尾上扎上苇草,灌上油脂,然后在城墙上挖掘几十个洞穴,趁着夜晚,把牛群赶往洞口,这时点燃牛尾上的苇草,牛只受不了火烧的疼痛,发怒向前狂奔,直冲燕军营地,五千士兵跟在牛后奋勇杀出。燕军大吃一惊,看见牛只都是龙纹,凡是碰触到的立即死亡,伤亦五千余人。城中百姓喊杀震天,不断敲击铜器,发出震耳的声响,燕军深受惊吓,溃散奔逃,齐军乘胜杀了骑劫,一雪耻恨。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