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捷智部·王戎
【原文】
原文
王戎年七岁时,尝与诸小儿游,瞩见道旁李树,有子扳折,诸小儿竞走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试之果然。
晋朝人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同伴玩游戏,看到路旁有棵李树果实累累,同伴们都争相攀折,唯有王戎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李树就种在路旁,往来的路人竟然没有人摘采,可知李子一定是苦的。”众人不相信,尝后证明王戎所言不虚。
〔评〕许衡少时,尝暑中过河阳,其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曰:“人亡世乱,此无主矣。”衡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边批:真道学。)合二事观,戎为智,衡为义,皆神童也。
(评译)元朝人许衡年轻时,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路旁有棵梨树,同伴们都争相摘食,只有许衡独自坐在树下乘凉。人们问他原因,许衡回答说:“梨不是我的,就采摘果实,不可以。”人们说:“现在兵荒马乱,这是没有主人的梨树。”许衡说:“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边批:这是真正的道学。)从王戎和许衡的故事来看,王戎不摘梨是因为聪明,许衡不吃梨是因为行为处世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两个人都是神童。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北山酒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