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术智部·谢安 李郃
【原文】
原文
桓温病笃,讽朝廷加己九锡。谢安使袁宏具草,安见之,辄使宏改,由是历旬不就,温薨,锡命遂寝。
晋朝时桓温虽病危卧床,仍请求朝廷加自己九锡。谢安要袁宏(字伯彦)起草加锡诏书,文稿完成后,谢安却频频要袁宏修改,于是延误了十多天才定稿。一直到桓温病逝以后,加锡的诏命才送达。
大将军窦宪内妻,郡国俱往贺。汉中太守亦欲遣使,户曹李郃谏曰:“窦氏恣横,危亡可立俟矣。愿明府勿与通。”太守固遣,郃乃请自行,故所在迟留,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已诛,诸交通者皆连坐,唯太守以不预得免。
东汉时大将军窦宪纳妾时,许多官员都前去道贺。当时的汉中太守也想派使前往,户曹李郃(字孟节)劝谏说:“窦氏专权骄横,遭受国法制裁是指日可待的事,希望大人跟他保持距离,免得惹祸上身。”然而太守仍坚持要派使申贺。于是李郃自请为使者,一路上故意拖延停留,静观其变。等他到达扶风的时候,就已传来窦宪被诛的消息,当时与窦宪交往的官员多半受到牵连获罪,唯有汉中太守得以幸免。
〔评〕按袁宏草成,以示王彪之。彪之曰:“卿文甚美,然此文何可示人?安之频改,有以也。”
(评译)当初袁宏草拟诏命时,曾将文稿拿给王彪之看,王彪之说:“你的文笔很好,但这篇文章怎能给外人看?谢大人多次要求你修改,不是文章不好,一定还有其他原因。”
李郃,字孟节,即知二使星来益部者。其决窦氏之败,或亦天文有征,然至理亦不过是。
李郃,字孟节,他在汉中做官时,朝廷派遣两个使者微服去益州(今四川)查访,在汉中遇到李郃。李郃问:“二君离京师时,知朝廷遣二使否?”使者惊愕,问李郃如何得知,李郃指着天上的星星说:“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李郃判断窦宪失败,可能也因为天象,如此分析也不会有误。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