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术智部·杨琎
【原文】
原文
杨琎授丹徒知县。会中使如浙,所至缚守令置舟中,得赂始释。将至丹徒,琎选善泅水者二人,令著耆老衣冠,先驰以迎。(边批:奇策奇想。)中使怒曰:“令安在,汝敢来谒我耶?”令左右执之,二人即跃入江中,潜遁去。琎徐至,绐曰:“闻公驱二人溺死江中,方今圣明之世,法令森严,如人命何?”中使惧,礼谢而去。虽历他所,亦不复放恣云。
杨琎被任命为丹徒知县,适逢中使到了浙江,所到之处即把州县长官捆绑到船上,直到送给他们财物后才会被释放。中使将要到达丹徒县时,杨琎挑选了两名擅长潜水的人扮成老人前去迎接。(边批:真是奇谋奇计。)中使看到这两人后,非常生气地说:“县令在哪里?你们是什么人?怎么敢随便就来见我呢?”然后命令随从将二人抓起来,这二人即跳入江中潜水逃走了。此时杨琎才登上船,骗中使说:“听说刚才被大人赶走的两人已经溺死在江中了。可当今皇上圣明,天下太平,朝廷的律令严明,出了人命该如何是好啊?”中使听了杨琎这番话后,感觉很害怕,连忙告罪。虽然还到其他地方巡视,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 推荐作品:
- 子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