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察智部·赵广汉
赵广汉为颍川太守。先是颍川豪杰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广汉患之,察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故漏泄其语,缶卢筒,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杰大姓子弟所言,其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下仇怨,奸党散落,风俗大改。
赵广汉担任颍川太守时,颍川豪门大族之间互相连亲,而官吏间也都互结朋党。赵广汉很担忧此事,便授计值得信赖的部属,外出办案时,一旦罪名确立就依法处罚,同时故意泄露当事人的供词,目的在于制造朋党间的猜疑。此外他又命属官设置意见箱,再命人投递匿名信,然后向外散播这些信都是豪门和大族的子弟写的,果然,原本很要好的豪门和大族,竟为了投书互相攻击而翻脸成仇,不久豪门和大族所各自结成的小团伙都陆续解散,社会风气大为改善。
广汉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④其价,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
赵广汉最擅长的还是利用“钩距”来刺探情报。例如想要知道马的价钱的时候,就先打听够的价钱,然后再问牛羊的价钱,到最后才问马的价钱。因为彼此互问的结果,便能打听出比较可靠的标准行情,到最后就能够真正知道的价钱。不过,只有赵广汉真正精于此道,其他人模仿的效果都不如他。
- 推荐作品:
- 诗经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僧宝传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