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明智部·罗隐
【原文】
原文
浙帅钱镠时,宣州叛卒五千余人送款,钱氏纳之,以为腹心。时罗隐在幕下,屡谏,以为敌国之人,不可轻信。浙帅不听。杭州新治,城堞楼橹甚盛。浙帅携僚客观之,隐指却敌,阳不晓曰:“设此何用?”浙帅曰:“君岂不知备敌耶?”隐谬曰:“若是,何不向里设之?”盖指宣卒也。后指挥使徐绾等挟宣卒为乱,几于覆国。
钱镠(五代吴越开国的国王,临安人,字具美)任两浙地区军事首长时,宣州的叛卒五千多人来投诚,钱氏接纳了,并把他们当作心腹。当时罗隐(余杭人,字昭谏)在他的幕下,屡次劝谏钱镠,说这是敌国的人,不能轻易信任。钱镠不听。杭州新建的城墙及望楼都筑得很宏伟,钱镠带着宾客部属去参观。罗隐明知是为了抗拒外敌而建,却假装不懂说:“建这些是为了什么?”钱镠说:“你不知道要防敌吗?”罗隐说:“如果为了退敌,为什么不面向里建筑呢?”暗指宣州叛卒是敌人,后来果然指挥使徐绾等人率领宣州叛卒作乱,吴越几乎灭国。
〔评〕迩年辽阳、登州之变,皆降卒为祟,守土者不可不慎此一着。
(评译)明朝辽阳、登州之变,都是降卒在作祟,防守疆土的人不可不慎防这一点。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通
- 菜根谭
- 荀子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