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宋卫·梁王伐邯郸
梁王伐邯郸,而征师于宋。宋君使使者请于赵王曰:“夫梁兵劲而权重,今征师于弊邑,弊邑不从,则恐危社稷;若扶梁伐赵,以害赵国,则寡人不忍也。愿王之有以命弊邑。”
魏王进攻赵国邯郸,魏国向宋国征调军队。宋国国君派使者向赵王请求说:“魏国军队强悍威势很大,如今向弊国征调军队,弊国如不从命,国家就会出现危险,如果帮助魏国进攻赵国损害赵国,那么寡人又不忍心,希望大王能有合适的想法命令弊国。”
赵王曰:“然。夫宋之不足如梁也,寡人知之矣。弱赵以强梁,宋必不利也,则吾何以告子而可乎?”使者曰:“臣请受边城,徐其攻而留其日,以待下吏之有城而已。”赵王曰:“善。”
赵王说:“好吧。宋国兵力不足以抵挡魏国,寡人是知道的。削弱赵国来增强魏国实力,这对宋国也不利。那么我用怎样的决定告诉您才可以呢?”宋国使者说:“臣下请求允许宋国进攻赵国边境上的一座城邑,慢慢进攻,多耗些日子,以此来等待您的下属官吏守住它。”赵王说:“好。”
宋人因遂举兵入赵境,而围一城焉。梁王甚说,曰:“宋人助我攻矣。”赵王亦说曰:“宋人止于此矣。”故兵退难解,德施于梁而无怨于赵。故名有所加而实有所归。
宋国子是就发兵进入赵国边境,围困了一座城邑。魏王很高兴说:“宋国人帮助我攻打赵国。”赵王也高兴地说:“宋国人就停在这里了。”所以在战争结束退兵的时候,宋国既对魏国有恩,叉同赵国无怨。因此宋国名望有所增加,实际上又得到了好处。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庄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