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楚一·邯郸之难
邯郸之难,昭奚恤谓楚王曰:“王不如无救赵,而以强魏。魏强,其割赵必深矣。赵不能听,则必坚守,是两弊也。”
邯郸之战,昭奚恤对楚宣王说:“君王不如不援救赵国,而使魏国的力量增强。魏国的力量强大,恐怕割取赵国的土地一定很多了。赵国不顺从,那么必定坚守,这是使他们两败俱伤的好办法。”
景舍曰:“不然。昭奚恤不知也。夫魏之攻赵也,恐楚之攻其后。今不救赵,赵有亡形,而魏无楚忧。是楚、魏共赵也,害必深矣,何以两弊也?且魏令兵以深割赵,赵见亡形,而有楚之不救己也,必与魏合而以谋楚。故王不如少出兵,以为赵援。赵恃楚劲,必与魏战。魏怒于赵之劲,而见楚救之不足畏也,必不释赵。赵、魏相弊,而齐、秦应楚,则魏可破也。”
景舍说:“不是这样。昭奚恤的做法是不明智的。魏国攻打赵国,担心楚国从后面进攻它。观在不援救赵国,赵国就有灭亡形迹,而魏国没有楚国攻其后的忧虑,这是楚国、魏国共同攻打赵国,对赵国的危害一定很深重!凭什么说是两败俱伤?况且魏国已经命令士兵割取了赵国很多土地,赵国已经显露出灭亡的征兆,而内心有了楚国不援救自己的想法,必然与魏国联合起来而图谋楚国。所以君王不如少出些军队,作为赵国的援兵。赵国依仗楚国的强大有力,必定与魏国死战。魏国被赵国的顽强抵抗精神所激怒,而且看到楚国的援救不值得畏惧,一定不肯放弃灭亡赵国的机会。赵国、魏国互相拚得两败俱饬,而齐国、秦国乘楚国援救赵国之机起兵攻打魏国,那么魏国是可以打败的。”
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赵。邯郸拔,楚取睢、濊之间。
楚国因此派景舍领兵援救赵国。赵国的邯郸被魏国攻占以后,楚国占取了睢水、涉水之间的大片土地。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谱录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