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楚一·邯郸之难
邯郸之难,昭奚恤谓楚王曰:“王不如无救赵,而以强魏。魏强,其割赵必深矣。赵不能听,则必坚守,是两弊也。”
邯郸之战,昭奚恤对楚宣王说:“君王不如不援救赵国,而使魏国的力量增强。魏国的力量强大,恐怕割取赵国的土地一定很多了。赵国不顺从,那么必定坚守,这是使他们两败俱伤的好办法。”
景舍曰:“不然。昭奚恤不知也。夫魏之攻赵也,恐楚之攻其后。今不救赵,赵有亡形,而魏无楚忧。是楚、魏共赵也,害必深矣,何以两弊也?且魏令兵以深割赵,赵见亡形,而有楚之不救己也,必与魏合而以谋楚。故王不如少出兵,以为赵援。赵恃楚劲,必与魏战。魏怒于赵之劲,而见楚救之不足畏也,必不释赵。赵、魏相弊,而齐、秦应楚,则魏可破也。”
景舍说:“不是这样。昭奚恤的做法是不明智的。魏国攻打赵国,担心楚国从后面进攻它。观在不援救赵国,赵国就有灭亡形迹,而魏国没有楚国攻其后的忧虑,这是楚国、魏国共同攻打赵国,对赵国的危害一定很深重!凭什么说是两败俱伤?况且魏国已经命令士兵割取了赵国很多土地,赵国已经显露出灭亡的征兆,而内心有了楚国不援救自己的想法,必然与魏国联合起来而图谋楚国。所以君王不如少出些军队,作为赵国的援兵。赵国依仗楚国的强大有力,必定与魏国死战。魏国被赵国的顽强抵抗精神所激怒,而且看到楚国的援救不值得畏惧,一定不肯放弃灭亡赵国的机会。赵国、魏国互相拚得两败俱饬,而齐国、秦国乘楚国援救赵国之机起兵攻打魏国,那么魏国是可以打败的。”
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赵。邯郸拔,楚取睢、濊之间。
楚国因此派景舍领兵援救赵国。赵国的邯郸被魏国攻占以后,楚国占取了睢水、涉水之间的大片土地。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帝范
- 潜夫论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庄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