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喻世明言》在三言之中最早出,《警世通言》刊于1624年,《醒世恒言》刊于1627年,《喻世明言》应是在1620年至1624年前。三部选集虽非同时刻成,但是它们的创作、编印,是一个有计划的工作。传本《古今小说》扉页上有书铺天许斋的三行题识,中云: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云。而本书目录之前,也题古今小说一刻。这不只说明继这部初刻或一刻之后必将有二刻和三刻继续问世,而且也使读者明白了,,古今小说四字本来是编者给自己编纂的几个通俗小说选集所拟定的一个总名。但是,当《古今小说一刻》增补再版的时候,书名却改成了《喻世明言》;而等到二刻、三刻正式出书时,它们也各各有了自己的名称:《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这样,《古今小说》对于后来的读者,也就无异于《喻世明言》的一个异名了。从三言所以分别名之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字面寓意更不难看出冯梦龙的纂辑遴选工作是有严格标准的,其于社会的效益目的也是十分明确的。
此外,在《喻世明言.绪言》一文中,纂辑者表示:这部书是广求先代奇迹及闾里新闻而来,经过长年累月的收集整理,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书中所选、所编撰的内容,大抵都是精挑细选,以达到有助社会,引人向善等的效果,并不是随随便便摘录。经过这样的努力,才终于有了这个四十篇的选集,刊行问世。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