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
本书在体例上,明显继承了《无上秘要》以道为首,以验为足,以法为主干的格式特征,但结构更为紧凑,分类愈趋合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
此书虽然有缺点,但其价值尤其体现在卷三至卷九,这部分论道藏源流,条分缕析,叙说清楚,《灵宝略纪》、《上清源统经目注序》和陆修静所撰《灵宝经目序》等珍贵资料亦因此得以保存。
书中还增加了语论和内丹两大内容,这对于研究唐宋时代道教的历史,全面了解道教理论,均有重要的意义。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