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
昔者,吴王阖庐始得子胥之时,甘心以贤之,以为上客,曰:“圣人前知乎千岁,后睹万世。深问其国,世何昧昧,得无衰极?子其精焉,寡人垂意,听子之言。”子胥唯唯,不对。王曰:“子其明之。”子胥曰:“对而不明,恐获其咎。”王曰:“愿一言之,以试直士。夫仁者乐,知者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明告寡人。”子胥曰:“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臣始入邦,伏见衰亡之证,当霸吴厄会之际,后王复空。”王曰:“何以言之?”子胥曰:“后必将失道。王食禽肉,坐而待死。佞谄之臣,将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纪。虹蜺牵牛,其异女,黄气在上,青黑于下。太岁八会,壬子数九。王相之气,自十一倍。死由无气,如法而止。太子无气,其异三世。日月光明,历南斗。吴越为邻,同俗并土,西州大江,东绝大海,两邦同城,相亚门户,忧在于斯,必将为咎。越有神山,难与为邻。愿王定之,毋泄臣言。”
吴使子胥救蔡,诛疆楚,笞平王墓,久而不去,意欲报楚。楚乃购之千金,众人莫能止之。有野人谓子胥曰:“止!吾是于斧掩壶浆之子,发箪饭于船中者。 ”子胥乃知是渔者也,引兵而还。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因是还去。
范蠡兴师战于就李,阖庐见中于飞矢,子胥还师,中媿于吴,被秦号年。至夫差复霸诸侯,兴师伐越,任用子胥。虽夫差骄奢,释越之围。子胥谏而诛。宰嚭谀心,卒以亡吴。夫差穷困,请为匹夫。范蠡不许,灭于五湖。子胥策于吴,可谓明乎!
昔者,吴王夫差兴师伐越,败兵就李。大风发狂,日夜不止。车败马失,骑士堕死。大船陵居,小船没水。吴王曰:“寡人昼卧,梦见井嬴溢大,与越争彗,越将扫我,军其凶乎?孰与师还?”此时越军大号,夫差恐越军入,惊骇。子胥曰:“王其勉之哉,越师败矣!臣闻井者,人所饮,溢者,食有余。越在南,火,吴在北,水。水制火,王何疑乎?风北来,助吴也。昔者武王伐纣时,彗星出而兴周。武王问,太公曰:‘臣闻以彗斗,倒之则胜。’胥闻灾异或吉或凶,物有相胜,此乃其证。愿大王急行,是越将凶,吴将昌也。”
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爱君如躯,忧邦如家。是非不讳,直言不休。庶几正君,反以见疏。谗人间之,身且以诛。范蠡闻之,以为不通:“知数不用,知惧不去,岂谓智与?”胥闻,叹曰: “吾背楚荆,挟弓以去,义不止穷。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庐,后遭夫差也。胥闻事君犹事父也,爱同也,严等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大誉,功名显着,胥知分数,终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蠡见其外,不知吾内。今虽屈冤,犹止死焉!”子贡曰:“胥执忠信,死贵于生,蠡审凶吉,去而有名,种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范蠡智能同均,于是之谓也。
伍子胥父子奢,为楚王大臣。为世子聘秦女,夫有色,王私悦之,欲自御焉。奢尽忠入谏,守朝不休,欲匡正之。而王拒之谏,策而问之,以奢乃害于君,绝世之臣。听谗邪之辞,系而囚之,待二子而死。尚孝而入,子胥勇而难欺。累世忠信,不遇其时,奢谏于楚,胥死于吴。诗云:“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是之谓也。
太宰者,官号,嚭者,名也,伯州之孙。伯州为楚臣,以过诛,嚭以困奔于吴。是时吴王阖庐伐楚,悉召楚仇而近之。嚭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因其时自纳于吴,言伐楚之利。阖庐用之伐楚,令子胥、孙武与嚭将师入郢,有大功。还,吴王以嚭为太宰,位高权盛,专邦之枋。未久,阖庐卒,嚭见夫差内无柱石之坚,外无断割之势,谀心自纳,操独断之利,夫差终以从焉。而忠臣籥口,不得一言。嚭知往而不知来,夫差至死,悔不早诛。传曰:“见清知浊,见曲知直,人君选士,各象其德。”夫差浅短,以是与嚭专权,伍胥为之惑,是之谓也。
范蠡其始居楚也,生于宛橐,或伍户之虚。其为结僮之时,一痴一醒,时人尽以为狂。然独有圣贤之明,人莫可与语,以内视若盲,反听若聋。大夫种入其县,知有贤者,未睹所在,求邑中,不得其邑人,以为狂夫多贤士,众贱有君子,泛求之焉。得蠡而悦,乃从官属,问治之术。蠡修衣冠,有顷而出。进退揖让,君子之容。终日而语,疾陈霸王之道。志合意同,胡越相从。俱见霸兆出于东南,捐其官位,相要而往臣。小有所亏,大有所成。捐止于吴。或任子胥,二人以为胥在,无所关其辞。种曰:“今将安之?”蠡曰:“彼为我,何邦不可乎?”去吴之越,句践贤之。种躬正内,蠡治出外,内浊不烦,外无不得。臣主同心,遂霸越邦。种善图始,蠡能虑终。越承二贤,邦以安宁。始有灾变,蠡专其明,可谓贤焉,能屈能申。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周书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