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掇山
掇山之始,桩木为先,较其短长,察乎虚实。随势挖其麻柱,谅高挂以称竿。绳索坚牢,扛台稳重。立根铺以粗石,大块满盖桩头;堑里扫以查灰,着潮尽钻山骨。方堆顽夯而起,渐以皴纹而加;瘦漏生奇,玲珑安巧。峭壁贵于直立,悬崖使其后坚。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之俨是;信足疑无别境,举头自有深情。蹊径盘且长,峰峦秀而古。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雅从兼于半土。假如一块中竖而为主石,两条傍插而呼劈峰,独立端严,次相辅弼,势如排列,状若趋承。主石虽忌于居中,宜中者也可;劈峰总较于不用,岂用乎断然。排如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峰虚五老,池凿四方。下洞上台,东亭西榭。罅堪窥管中之豹,路类张孩戏之猫。小藉金鱼之缸,大若酆都之境。时宜得致,古式何裁?深意画图,余情丘壑。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嶒;构土成冈,不在石形之巧拙。宜台宜榭,邀月招云;成径成蹊,寻花问柳。临池驳以石块,粗夯用之有方。结岭挑之土堆,高低观之多致;欲知堆土之奥妙,还拟理石之精微。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短。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叼人力。探奇投好,同志须知。
(一)园山
园中掇山,非士大夫好事者不为也。为者殊有识鉴。缘世无合志,不尽欣赏,而就厅前三峰,楼面一壁而已。是以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
(二)厅山
人皆厅前掇山,环堵中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殊为可笑。加之以亭,及登,一无可望,置之何益?更亦可笑。以予见: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
(三)楼山
楼面掇山,宜最高,才入妙,高者恐逼于前,不若远之,更有深意。
(四)阁山
阁皆四敞也,宜于山侧,坦而可上,便以登眺,何必梯之。
(五)书房山
凡掇小山,或依嘉树卉木,聚散而理。或悬岩峻壁,各有别致。书房中最宜者,更以山石为池,俯于窗下,似得濠濮间想。
(六)池山
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岩径水;风峦飘渺,漏月招云;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
(七)内室山
内室中掇山,宜坚宜峻,壁立岩悬,令人不可攀。宜坚固者,恐孩戏之预防也。
(八)峭壁山
峭壁山者,靠壁理也。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
(九)山石池
山石理池,予始创者。选版薄山石理之,少得窍不能盛水,须知“等分平衡法”可矣。凡理块石,俱将四边或三边压掇,若压两边,恐石平中有损。加压一边,即罅稍有丝缝,水不能注,虽做灰坚固,亦不能止,理当斟酌。
(十)金鱼缸
如理山石池法,用糙缸一只,或两只,并排作底。或埋、半埋,将山石周围理其上,仍以油灰抿固缸口。如法养鱼,胜缸中小山。
(十一)峰
峰石一块者,相形何状,选合峰纹石,令匠凿笋眼为座,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观。或峰石两块三块拼掇,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或数块掇成,亦如前式;须得两三大石压封顶。须知平衡法,理之无失。稍有欹侧,久则愈欹,其峰必颓,理当慎之。
(十二)峦
峦,山头高峻也,不可齐,亦不可笔架式,或高或低,随至乱掇,不排比为妙。
(十三)岩
如理悬岩,起脚宜小,渐理渐大,及高,使其后坚能悬。斯理法古来罕者,如悬一石,又悬一石,再之不能也。予以平衡法,将前悬分散后坚,仍以长条堑里石压之,能悬数尺,其状可骇,万无一失。
(十四)洞
理洞法,起脚如造屋,立几柱著实,掇玲珑如窗门透亮,及理上,见前理岩法,合凑收顶,加条石替之,斯千古不朽也。洞宽丈余,可设集者,自古鲜矣!上或堆土植树,或作台,或置亭屋,合宜可也。
(十五)涧
假山以水为妙,倘高阜处不能注水,理涧壑无水,似少深意。
(十六)曲水
曲水,古皆凿石槽,上置石龙头喷水者,斯费工类俗,何不以理涧法,上理石泉,口如瀑布,亦可流觞,似得天然之趣。
(十七)瀑布
瀑布如峭壁山理也。先观有高楼檐水,可涧至墙顶作天沟,行壁山顶,留小坑,突出石口,泛漫而下,才如瀑布。不然,随流散漫不成,斯谓:“作雨观泉”之意。
夫理假山,必欲求好,要人说好,片山块石,似有野致。苏州虎丘山,南京凤台门,贩花扎架,处处皆然。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左传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