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屋宇
凡家宅住房,五间三间,循次第而造;惟园林书屋,一室半室,按时景为精。方向随宜,鸠工合见;家居必论,野筑惟因。虽厅堂俱一般,近台榭有别致。前添敞卷,后进余轩。必用重椽,须支草架。高低依制,左右分为。当檐最碍两厢,庭除恐窄;落步但加重庑,阶砌犹深。升拱不让雕鸾,门枕胡为镂鼓。时遵雅朴,古摘端方。画彩虽佳,木色加之青绿;雕镂易俗,花空嵌以仙禽。长廊一带回旋,在竖柱之初,妙于变幻;小屋数椽委曲,究安门之当,理及精微。奇亭巧榭,构分红紫之丛;层阁重楼,迥出云霄之上。隐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槛外行云,镜中流水,洗山色之不去,送鹤声之自来。境仿瀛壶,天然图画,意尽林泉之癖,乐余园圃之间。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堂占太史,亭问草玄,非及云艺之台楼,且操般门之斤斧。探其合志,常套俱裁。
(一)门楼
门上起楼,象城堞有楼以壮观也。无楼亦呼之。
(二)堂
古者之堂,自半已前,虚之为堂。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三)斋
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义。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
(四)室
古云,自半已后,实为室。《尚书》有“壤室”,《左传》有“窟室”,《文选》载:“旋室娟以窈窕。”指“曲室”也。
(五)房
《释名》云:房者,防也。防密内外以寝闼也。
(六)馆
散寄之居,曰“馆”,可以通别居者。今书房亦称“馆”,客舍为“假馆”。
(七)楼
《说文》云:重屋曰“楼”。《尔雅》云:陕而修曲为“楼”。言窗牖虚开,诸孔慺慺然也。造式,如堂高一层者是也。
(八)台
《释名》云:“台者,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
(九)阁
阁者,四阿开四牖。汉有麒麟阁,唐有凌烟阁等,皆是式。
(十)亭
《释名》云:“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司空图有休休亭,本此义。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至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十一)榭
《释名》云: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十二)轩
轩式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
(十三)卷
卷者,厅堂前欲宽展,所以添设也。或小室欲异人字,亦为斯式。惟四角亭及轩可并之。
(十四)广
古云:因岩为屋曰“广”,盖借岩成势,不成完屋者为“广”。
(十五)廊
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古之曲廊,俱曲尺曲。今予所构曲廊,之字曲者,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斯寤园之“篆云”也。予见润之甘露寺数间高下廊,传说鲁班所造。
(十六)五架梁
五架梁,乃厅堂中过梁也。如前后各添一架,合七架梁列架式。如前添卷,必须草架而轩敞。不然前檐深下,内黑暗者,斯故也。如欲宽展,前再添一廊。又小五架梁,亭、榭、书房可构。将后童柱换长柱,可装屏门,有别前后,或添廊亦可。
(十七)七架梁
七架梁,凡屋之列架也,如厅堂列添卷,亦用草架。前后再添一架,斯九架列之活法。如造楼阁,先算上下檐数。然后取柱料长,许中加替木。
(十八)九架梁
九架梁屋,巧于装折,连四、五、六间,可以东、西、南、北。或隔三间、两间、一间、半间,前后分为。须用复水重椽,观之不知其所。或嵌楼于上,斯巧妙处不能尽式,只可相机而用,非拘一者。
(十九)草架
草架,乃厅堂之必用者。凡屋添卷,用天沟,且费事不耐久,故以草架表里整齐。向前为厅,向后为楼,斯草架之妙用也,不可不知。
(二十)、重椽
重椽,草架上椽也,乃屋中假屋也。凡屋隔分不仰顶,用重椽复水可观。惟廊构连屋,构倚墙一披而下,断不可少斯。
(二十一)磨角
磨角,如殿阁躐角也。阁四敞及诸亭决用。如亭之三角至八角,各有磨法,尽不能式,是自得一番机构。如厅堂前添廊,亦可磨角,当量宜。
(二十二)地图
凡匠作,止能式屋列图,式地图者鲜矣。夫地图者,主匠之合见也。假如一宅基,欲造几进,先以地图式之。其进几间,用几柱着地,然后式之,列图如屋。欲造巧妙,先以斯法,以便为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庄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