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价
对于《元史》的批评,主要认为它的编纂工作过于草率,没有认真的融合贯通,基本上都是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略加删削修改而成。
但是,作为研究元代历史的史料来看,《元史》比其他某些正史的史料价值更高。它仍是我们今天了解、研究元代历史的极其珍贵的文献。它是最早的全面、系统记述元代历史的著作。①元代的十三朝实录和《经世大典》已经失传,其部分内容赖《元史》得以保存下来。②《元史》的本纪和志占去全书一半,而本纪占全书近四分之一,《文宗纪》竟多达一年一卷。有人批评它不合定例,不知芟削。然而这种作法却起到保存上述失传史料的作用。列传部分,,由于元代史馆的资料就不完备,汉族文人常有碑传可资参考,而一些蒙古名臣往往无从搜寻,因此立传有详于文人,略于蒙古将相大臣的现象。如丞相见于表的有五十九人,而立传的不及一半。太祖诸弟、诸子仅各有一人有传,太宗以后皇子无一人立传。可是就见于列传的蒙古、色目人而言,其中有一小半人已没有别的史料可供参考,后世对这些当时有很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的事迹只能通过《元史》才能了解。③纂修者违反了修史的惯例,没有删去儒家学者认为不屑一提的史实。,如有人批评作佛事则本纪必书,游皇城入之礼乐志。又批评它列传则先及释老,次以方技,皆不合前史遗规。但这些保留或增加的内容,正是反映元代一些重大社会内容的史实。此外如《地理志》附录河源、西北地、安南郡县等项,《祭祀志》附国俗旧礼,《食货志》增创岁赐一卷,这都是根据元代实际情况保留下来的重要史料。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鬼谷子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释家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