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婚姻
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
美满的姻缘,是由前世的缘分所缔结的;佳妙的配偶,是由上天所撮合的。
蹇修与柯人,皆是煤妁之号;冰人与掌判,悉是传言之人。
蹇修与柯人都是媒妁的别号;冰人和掌判是指传言的媒人。
礼须六礼之周,好合二姓之好。
礼仪必须做到六礼周全,这样才能使两姓结合成美满的婚姻。
女嫁曰于归,男婚日完娶。
女子出嫁称做“于归”,男子结婚称“完娶”。
婚姻论财,夷虏之道;同姓不婚,周礼则然。
婚姻用财产衡量是野蛮落后民族的愚昧行为,同姓不结婚,从周代起便是如此。
女家受聘礼,谓之许缨;新妇谒祖先,谓之庙见。
女方接受聘礼,称为许缨;新妇初入家门,到家庙谒见祖先称为庙见。
文定纳采,皆为行聘之名;女嫁男婚,谓了子平之愿。
“文定”“纳采”,都是男方送聘礼的名称;女儿出嫁,儿子娶妻,就称了却“子平之愿”。
聘仪日雁币,卜妻曰凤占。
行聘的礼物叫“雁币”,占卜婚姻吉凶叫“凤占”。
成婚之日曰星期,传命之人曰月老。
成亲的那一天称为星期,成亲有了日子,就预先订立吉期;传达两家的意见,完全要靠媒妁之人从中牵引。
下采即是纳币,合卺系是交杯。
“下采”就是男方送礼给女方去求婚,“合卺”是指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在洞房内合饮交杯酒。
执巾栉,奉箕帚,皆女家自谦之词;娴姆训,习《内则》,皆男家称女之说。
侍奉梳洗的事情,亲自操持洒扫的工作,是出嫁女儿的自谦之词;娴熟女师的教训,勤习内室的礼仪,是帮助丈夫的贤德,是男家称赞对方女儿的赞语。
绿窗是贫女之室,红楼是富女之居。
绿影遮蔽窗前,可怜悯的是贫穷人家的女子;红楼之间夹着道路,夸张的是富有人家的女儿。
桃夭谓婚姻之及时,摽梅谓婚期之已过。
盛开的桃花,姿容是少见的美好,色泽鲜明,男女成婚,正合仲春的时令;梅树上的梅子都已落了下来,只剩下了七个,又只剩下了三个,未婚的女子感叹,已过了出嫁的吉期。
御沟题叶,于祐始得宫娥;绣幕牵丝,元振幸获美女。
通过御沟传递彼此红叶上题写的诗句,于祐和宫女韩夫人终成眷属;在绣幕外牵着红丝线,郭元振有幸娶得美女为妻。
汉武与景帝论妇,欲将金屋贮娇;韦固与月老论婚,始知赤绳系足。
汉武帝儿时曾对景帝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韦固与月老谈起婚姻事,才知道一根红线即能促成姻缘。
朱陈一村而结好,秦晋两国以联姻。
朱、陈两姓居一村,代代结成好姻缘。秦晋两国交好,世世通婚。
蓝田种玉,雍伯之缘;宝窗选婚,林甫之女。
蓝田种玉,杨雍伯缔结美妙的姻缘;李林甫为了给六个女儿良人,在墙上开了一个暗窗,让她们自己选择。
架鹊桥以渡河,牛女相会;射雀屏而中目,唐高得妻。
喜鹊在银河上架设浮桥,牛郎和织女才能渡河相会;连续两箭射中屏风上孔雀的眼睛,唐高祖李渊因而娶得窦毅之女为妻。
至若礼重亲迎,所以正人伦之始;《诗》首好逑,所以崇王化之原。
至于说古礼重视亲迎,这是因为婚姻是人伦之始,必须端正;《诗经》将君子好逑列为首篇,正是为了崇尚王道教化的基本源流。
- 推荐作品:
- 史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