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传上·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像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孔子说:“易经是作什么的呀?《易经》即是开创万物成就事务,包括天下一切道理,如此而已的一门学问呀。所以圣人以《易》通达天下一切人的心志,以《易》肇定天下的事业,并以之决断天下一切的嫌疑。”所以蓍草占筮用四十九根,其德性是圆通而神妙,六十四卦的德性是方正而有睿智,每卦皆有六爻,其意是很简易而贡献在我们面前的。圣人以此洗涤修炼之心(或解先知天下之心),退藏于深秘之处,吉凶与百姓同其忧患。《易经》之神妙足以知道将来变化之理,其智慧足以储藏既往的知识经验。谁能参赞于此呢?唯有古之聪明深智,神武而不嗜杀人者能如此而已。所以明白天的道理,而复能观察百姓的事故,是以天地兴起蓍草的神妙之物,以为民前用,使趋吉避凶于未做事之前。圣人以此斋戒其心,以神明他德业的幽深吧!《易》之阴阳变通象器法神八者之理,随处可见,比如以门户比喻,关起门户来则疏畅而光明。此即谓之“乾”;一关一开,相续不穷,就叫做“变”;一开一关使人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出入往来,未有穷尽,就叫做“通”;显现于外面,有物象可观,就叫做“象”;表现于器用,有尺度的大小,合于规矩方圆的形状,就叫做“器”;制定屋宇之时,即用门户以出入,有法度可寻,就叫做“法”;利用它来出出入入,往来不穷,百姓常常利用它而不知,就叫做“神”。所以《易经》之原始有太极,太极即阴阳未生浑茫广大之气,太极变而产生天地,是谓两仪;两仪变而产生金木水火,是谓四象;四象变而生生天地水火风雷山泽,是谓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八卦;由此八卦相重而产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含盖宇宙万象,而系之以辞用断吉凶,因此有了《易经》;遵循《易经》之道即能趋吉避凶,而造成伟大的事业。所以可以使人取法的现象,没有比天地更大的了;穷则变,变则通的,没有比四时更大的了。悬挂物象,显著光明,照耀天下的,没有比日月更大的了;崇高的事业,没有比富而且贵更大的了;具备器物,以适人类的适用,设立完成许多器具以利益天下的,没有比圣人更伟大的了;探求繁杂的物象,索求幽隐的事理,钩求深远的道术,使人获致远大的前途,以决定天下的吉凶,成就天下勤勉的事业的,没有比卜筮所用的“蓍草”和“龟甲”更伟大的了。所以天生蓍草和龟的神物,圣人就取用它以作卜筮为人所取法。天地的变化,圣人就效法它。天垂示物象,现出吉凶的征兆,圣人就取法它。黄河有龙马负图,洛水有神龟负书的祥瑞征兆,圣人于是效法它,运用它。《易》有以上“神物、变化。天象、河图洛书”的四象,所以启示智慧的泉源而作成《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又系之以文辞,所以告诉我们智慧的哲理。复定之以吉凶的征兆,所以断定人事的吉凶祸福,而教人趋吉避凶,赴善就福,而远离灾殃呀。
- 推荐作品:
- 史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