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下·明夷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君子于行,义不食也。六二之吉,顺以则也。南狩之志,乃大得也。入于左腹,获心意也。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明夷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坤(地)上,离为火,代表光明,为光明入地下之表象,象征着“光明被阻”。君子要能够遵循这个道理去管理民众,即有意不表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反而能在不知不觉中使民众得到治理。 “君子隐藏退避“是由于坚持道义和原则而不愿再拿这份俸禄了。“六二爻之所以能够获得吉祥,是因为它柔顺而又坚持原则。有到南方征伐巡狩的志向,就会有非常大的收获。“进入左方腹部”,因此能够从内部深刻了解光明受阻的情形。箕子坚守正道,保持自我的行为说明,光明是不会熄灭的,只是暂时受阻碍罢了。“刚开始时升起在天空”,是说它的光明能够普照四方各国;“而后来却堕入地下”,是说它已经因违背正道而丧失了应有的作用,由光明转入了黑暗。
- 推荐作品:
- 史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辽史
- 陈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