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下·明夷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君子于行,义不食也。六二之吉,顺以则也。南狩之志,乃大得也。入于左腹,获心意也。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明夷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坤(地)上,离为火,代表光明,为光明入地下之表象,象征着“光明被阻”。君子要能够遵循这个道理去管理民众,即有意不表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反而能在不知不觉中使民众得到治理。 “君子隐藏退避“是由于坚持道义和原则而不愿再拿这份俸禄了。“六二爻之所以能够获得吉祥,是因为它柔顺而又坚持原则。有到南方征伐巡狩的志向,就会有非常大的收获。“进入左方腹部”,因此能够从内部深刻了解光明受阻的情形。箕子坚守正道,保持自我的行为说明,光明是不会熄灭的,只是暂时受阻碍罢了。“刚开始时升起在天空”,是说它的光明能够普照四方各国;“而后来却堕入地下”,是说它已经因违背正道而丧失了应有的作用,由光明转入了黑暗。
- 推荐作品:
- 集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