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卷下·治法·知病必先知症论
凡一病必有数症。有病同症异者,有症同病异者;有症与病相因者,有症与病不相因者。盖合之则曰病,分之则曰症。古方以一药治一症,合数症而成病,即合数药而成方。其中亦有以一药治几症者,有合几药而治一症者,又有同此一症,因不同用药亦异,变化无穷。其浅近易知者,哪吐逆用黄连、半夏;不寐用枣仁、茯神之类,人皆知之。至于零杂之症,如《内经》所载,喘满噫语,吞欠嚏呕,笑泣目瞑,嗌干,心悬善恐,涎下涕出,啮唇啮舌,善忘善怒,喜握多梦,呕酸魄汗等症,不可胜计。或由司天运气,或由脏腑生克,或由邪气传变,《内经》言之最详。后之医者,病之总名亦不能知,安能于一病之中,辨明众症之渊源?即使病者身受其苦,备细言之,而彼实茫然,不知古人以何药为治,仍以泛常不切之品应命,并有用相反之药,以益其疾者。此病者之所以无门可告也。学医者,当熟读《内经》,每症究其缘由,详其情状,辨其异同,审其真伪,然后遍考方书本草,详求古人治法。一遇其症,应手辄愈。不知者以为神奇,其实古圣皆有成法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