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书类别
连山
《连山》是中国最早的易学体系,是三易之首。据古文献记载,《连山》为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连山》和《归藏》《周易》并称为占卜的三易之法。连山是三易之一,属先天易,以艮卦为首。郑玄在《易赞》中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其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曰连山。《连山》是以四季六气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符为吉凶判辨之坐标,以三元九运为时空转换。不同于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的客观论来指导概念论的辩证方法。,其先天八卦图,以艮为首,主要讲阴阳卦的对峙。据记载:《连山易》有八万言,多佚失。保留的仅有一些卦名,几个爻名和卦爻辞,象辞,及五十二条诸家论文。
郑玄于《周礼注》称: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也。顾炎武《日知录?三易》:连山,归藏非易也。而云易者,后人因易之名以名之也。相传连山至汉初时已失佚,桓谭《新论》云:山藏于兰台。北宋邵雍认为:连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为揲,正卦一〇一六,互卦一〇一六,变卦三二五〇一二,以数断不以辞断。其吉凶一定不可易。又一说《连山》即《数术略》之《夏龟》。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收有《连山》一卷。
归藏
《归藏》是三易之一,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说《连山》《归藏》《周易》是三种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个经卦重叠出的64个别卦组成的。相传《归藏易》是以坤卦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每一象都是以气为主;天气为归,地气为藏,木气为生,,风气为动,火气为长,水气为育,山气为止,金气为杀。《归藏》有四千三百言,多已佚失,保留下来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爻名。《连山》《归藏》是我国古文化的典籍,历来人们认为它们是《周易》的前身。
一说《归藏》在汉朝已佚,因为《汉书·艺文志》中没有著录,《隋书·经籍志》亦曰:《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明朝杨慎以为汉代时《归藏》未失,《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见桓谭《新论正经》,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未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清人朱彝尊云:《归藏》隋时尚存,至宋犹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其见于传注所引者。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了一部书,被称为王家台秦简归藏,重启研究《归藏》的热潮。有人认为秦简《易占》不仅是《归藏》,更准确一点,应当是《归藏》易中的《郑母经》
周易
《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但一般认为它是秦汉时期融汇而成的作品。《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一般认为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关于《易传》为孔子所作的说法,宋代以来学者已有疑议。《周易》占测只属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实《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也有人直接把《周易》称为《易经》。《周易》主要有8卦:乾卦、坤卦、震卦、艮卦、离卦、坎卦、兑卦、巽卦。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周易》在汉代居于儒家经典之首。从唐代开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地位从未受到任何挑战。随着儒家经典范围不断拓展和扩大,从七经九经十二经,再到十三经的最终形成,《周易》便自然从六经之首转而升擢为群经之首。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