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物理部·衣服
夏月衣霉,以东瓜汁浸洗,其迹自去。
北绢黄色者,以鸡粪煮之即白,鸽粪煮亦好。
墨污绢,调牛胶涂之,候干揭起,则墨与俱落,凡绢可用。
血污衣,用溺煎滚,以其气熏衣,隔一宿以水洗之,即落。
绿矾百草煎污衣服,用乌梅洗之。
鞋中着樟瑙,去脚气。
用椒末去风,则不疼痛。
洗头巾,用沸汤入盐摆洗,则垢自落。
一云以热面汤摆洗,亦妙。
槐花污衣,以酸梅洗之。
绢作布夹里,用杏仁浆之,则不吃绢。
伏中装绵布衣,无珠;秋冬则有。
以灯芯少许置绵上,则无珠。
茶褐衣缎,发白点,以乌梅煎浓汤,用新笔涂发处,立还原色。
酒醋酱污衣,藕擦之则无迹。
霉征衣,以枇杷核研细为末,洗之,其斑自去。
毡袜以生芋擦之,则耐久而不蛀。
红苋菜煮生麻布,则色白如苎。
杨梅及苏木污衣,以硫黄烟熏之,然后水洗,其红自落。
油污衣,用蚌粉熨之,或以滑石、或以图书石灰熨之,俱妙。
膏药迹,以香油搓洗自落,后用萝卜汁去油。
墨污衣,用杏仁细嚼擦之。
洗毛衣及毡衣,用猪蹄爪汤乘热洗之,污秽自去。
葛布衣折好,用蜡梅叶煎汤,置瓦盆中浸拍之,垢即自落,以梅叶揉水浸之,不脆。
油污衣,用白面水调罨过夜,油即无迹。
去墨迹,用饭粘搓洗,即落。
罗绢衣垢,折置瓦盆中,温泡皂荚汤洗之,顿按翻转,且浸且折,垢秽尽去。
弃前水,复以温汤浸之,又顿拍之,勿展开,候干折藏之,不浆不熨。
颜色水垢,用牛胶水浸半日,温汤洗之。
洗白衣,白菖蒲用铜刀薄切,晒干作末,先于瓦盆内用水搅匀,捋衣摆之,垢腻自脱。
洗绢衣,用萝卜汁煮之。
洗皂衣,浓煎栀子汤洗之。
黄泥污衣,用生姜汁搓了,以水摆去之。
洗油污衣,滑石天花粉不拘多少为末,将污处以炭火烘热,以末糁振去之。
如未净,再烘,再振,甚者不过五次。
漆污衣,杏仁、川椒等分研烂揩污处,净洗之。
墨污衣,用杏仁去皮尖茶子等分为末糁上,温汤摆之洗,字则压去。
油罗极细末糁字上,以火熨之。
又法:以白梅捶洗之。
蟹黄污衣,以蟹脐擦之即去。
血污衣,即以冷水洗之即去。
洗油帽,以芥末捣成膏糊上,候干,以冷水淋洗之。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仪礼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明夷待访录
- 孙膑兵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知言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