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四灵部·鳞介(1)
龙有九子
一曰赑屃,似龟,好负重,故立于碑趺。二曰螭吻,好远望,故立于屋脊。三曰蒲牢,似龙而小,好叫吼,故立于钟纽。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虫八)(虫夏),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形似狮,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似螺蚌,性好闲,故立于门楣。
尺木
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曰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攀龙髯
黄帝采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帝骑龙上,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小臣不得上,悉持龙髯,髯拔,堕弓。抱其弓而号。后世名其处曰“鼎湖”,名其弓曰“乌号”。
龙
夏后藏龙漦于匮,周厉王发之,漦化为鼋,入于王府。府中童妾娠之生女,弃于道,有夫妇窃之至褒。后褒人有罪,纳女于幽王,是为褒姒。
痴龙
昔有人堕洛中洞穴,见宫殿人物九处,捋大羊髯,得珠,取食之。出问张华,华曰:“九仙馆也。大羊乃痴龙。”
龙不见石,人不见风。鱼不见水,鬼不见地。
梭龙
陶侃少时,尝捕鱼雷泽,得一铁梭,还挂着壁。有顷,雷雨大作,梭变成赤龙,腾空而去。
画龙
叶公子高好龙,雕文画之。一旦,真龙入室,叶公弃而还走,失其魂魄。故曰叶公非好真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行雨不职
唐普闻师聚徒说法,有老人在旁,问之,答曰:“某此山之龙,因病,行雨不职见罚,求救。”师曰:“可易形来。”俄为小蛇,师引入净瓶,覆以袈裟。忽云雨晦冥,雷电绕空而散。蛇出,复为老人而谢:“非藉师力,则腥秽此地矣。”出泉以报。
金吾
亦龙种,形似美人,首尾似鱼,有两翼,其性通灵,终夜不寐,故用以巡警。
螺女
闽人谢端得一大螺如斗,畜之家。每归,盘餐必具。因密伺,乃一姝丽甚,问之,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天帝遣我为君具食。今去,留壳与君,端用以储粟,粟常满。
射鳝
越王郢于福州溪中,见一鳝长三丈,郢射中之,鳝以尾环绕,人马俱溺。
鲙残鱼
出松江。昔吴王江行食鲙,以残者弃水面,化而为鱼。
横行介士
《抱朴子》:山中辰日称无肠公子者,蟹也。《蟹谱》:“出师下岩之际,忽见蟹,称为横行介士。”
蛟龙得云雨
周瑜谓孙权曰:“刘备有关张熊虎之将,肯久屈人下哉?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生龟脱筩
金华俞清建云:“荆公欲使脱逢掖着僧伽黎,遂去室家妻子之累,犹生龟脱筩,亦难堪忍。
杯中蛇影
乐广为河南尹,宴客。壁上有悬弩照于标中,影如蛇,客惊谓蛇入腹,遂病。后至其故处,知为弩影,病遂解。
率然
《博物志》:率然一身两头,击其一头,则一头至;击其中,则两头俱至。故行军者有长蛇阵法。
鱼求去钓
汉武欲伐昆明,凿池习水战,刻石为鲸鱼,每雷雨至则鸣,髯尾皆动。尝有人钓此,纶绝而去。鱼梦于武帝,求去其钩。明日,帝游池上,见一鱼衔钩,曰:“岂非昨所梦乎?”取鱼去钩而放之。后帝复游池畔,得明月珠一双,叹曰:“岂鱼之报也!”
打草惊蛇
王鲁为当涂令,赎货为务。会稽民连状诉主簿贪贿,鲁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干蟹愈疟
《笔谈》:关中无蟹,有人收得一干蟹,土人怪其形以为异,每人家有疟者,借去悬于户,其病遂痊。是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矣。
鱼婢蟹奴
《尔雅》:鱼婢,小鱼也,亦曰妾鱼。大蟹腹下有数十小蟹,名蟹奴。
画蛇添足
陈轸对楚使曰:三人饮酒,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一人先成,举酒而起,曰:“吾先成,且添为之足。”其一人夺酒饮,曰:“蛇无足,汝添足,非蛇也。”
髯蛇
长十丈,围七八尺。常在树上伺鹿兽过,便低头绕之,有顷,鹿死,先濡令湿,便吞食之,头角骨皆钻皮自出。
珠鳖
广东电白海中出珠鳖,状如肺,有四眼六脚而吐珠。一曰“文魮”,鸟头鱼尾,鸣如磬而生玉。
儵鱼
建昌修水出儵鱼。郭璞云:有水名修,有鱼名儵。天下大乱,此地无忧。俗呼西河。
墨龙
抚州学有右军墨池。韩子苍《杂记》:池中忽时水黑,谓之黑龙。此物见,则士子应试者,得人必多。屡验。
飞鱼
晋吴隶筑鱼塞于湖,忽闻空中云:“晚有大鱼攻塞,勿杀!”须臾,大鱼果至,群鱼从之。隶误杀大鱼,是夕风雨横作,鱼悉飞树上。
咒死龙
石勒时大旱,佛图澄于石井冈掘一死龙,咒而祭之,龙腾空而上,雨即降。今有龙冈驿。
- 推荐作品:
- 史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