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天文部·冬
十月朝
宋制,十月朔拜暮,有司进暖炭,民间作暖炉会。
亚岁
魏晋冬至日,受万国百僚称贺,少杀其仪,亚于岁朝,故曰亚岁。
日长一线
魏晋宫中女工刺绣,以线揆日长短,冬至后比常添一线之功,故曰日长一线。
冬至数九
一九和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笆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笆头抽嫩刺。七九六十三,破絮担头担。八九七十二,黄狗相阳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嘉平节
秦人以十二月为嘉平节,民间以酒果馈遗,谓之节礼。
腊八粥
宋制。十二月八日浴佛,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
傩神逐疫
颛顼氏有三子亡而为疫鬼,一居江中为疟鬼,一居山谷为魍魉,一匿人家室隅中惊小儿。于是除夕制为傩神,赤帻玄衣朱裳,蒙以熊皮,执戈持盾以逐之,其祟乃绝。
土牛
周公制土牛,以纳音设色,出城外丑地送寒。今于立春日前迎春,设太岁土牛像,以送寒气。
神荼郁垒
黄帝时,有兄弟二人,名神荼、郁垒,能执鬼除疫。后世祀以为神。
爆竹
上古西方深山中有恶鬼,长丈余,名山魈,人犯之即病寒热,畏爆竹声。除夕,人以竹烧火中,毕剥有声,则惊走。今人代以火炮。
籸盆
除夕,各家于街心烧火,杂以爆竹,谓之籸(音松)盆。视其火色明暗,以卜来岁祲祥。
商陆火
裴度除夕围炉守岁叹老,迨晓不寐,炉中商陆火凡数添之。
祭诗文
贾岛常于岁除,取一年所作诗文,以酒脯祭之,曰:“劳吾精神,以此补之。”
火炬照田
吴中村落,除夕燃火炬,缚长竿杪以照田,烂然盈野,以祈来岁之熟。
卖痴呆
吴俗分岁罢,小儿绕街呼叫:“卖汝痴,卖汝呆,谁来买?”
火山
隋炀帝于除夜设火山数十座,用沉香木根,每一山焚沉香数车,火光暗则以甲煎沃之,焰起数丈,香闻十数里,尝一夜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二百余石。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