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内篇·篇八 景公问莒鲁孰先亡晏子对以鲁后莒先
景公问莒鲁孰先亡晏子对以鲁后莒先
公问晏子:“莒与鲁孰先亡?”
对曰:“以臣观之也,莒之细人,变而不化,贪而好假,高勇而贱仁,士武以疾,忿急以速竭,是以上不能养其下,下不能事其上,上下不能相收,则政之大体失矣。故以臣观之也,莒其先亡。”
公曰:“鲁何如?”
对曰:“鲁之君臣,犹好为义,下之妥妥也,奄然寡闻,是以上能养其下,下能事其上,上下相收,政之大体存矣。故鲁犹可长守,然其亦有一焉。彼邹滕雉奔而出其地,犹称公侯,大之事小,弱之事彊久矣,彼周者,殷之树国也,鲁近齐而亲殷,以变小国,而不服于邻,以远望鲁,灭国之道也。齐其有鲁与莒乎?”
公曰:“鲁与莒之事,寡人既得而闻之矣,寡人之德亦薄,然后世孰践有齐国者?”
对曰:“田无宇之后为几。”
公曰:“何故也?”
对曰:“公量小,私量大,以施于民,其与士交也,用财无筐箧之藏,国人负携其子而归之,若水之流下也。夫先与人利,而后辞其难,不亦寡乎!若苟勿辞也,从而抚之,不亦几乎!”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