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回 山后薛强遇旧友 汉阳李旦暗兴师
山后薛强遇旧友 汉阳李旦暗兴师
话说先朝有一个功臣、姓李名靖,号药师,晚年学道,云游四方。一日,屈指一算,说道:“今皇上气数将终,另有一个新君即位,该是薛强夫妻子女十二人辅佐,吾当往山后去指点他。”遂驾云来至山后,把云头一按,落在演武场前。时薛强正在演武场中教子演习武艺,李靖上前一揖道:“驸马别来无恙?”薛强一看,见是李靖,忙下堂还礼道:“前蒙老师指点之恩,尚未报答,未知老师今日要往何处去?”李靖道:“我今日特来指点汝,但此处非说话之所,须到尊府,方可告明。”薛强即引李靖同到帅府,重新施礼,薛强又唤出八子二女,亦上前施礼。礼毕坐下,薛强问道:“老师此来,有何教训?”李靖道:“方今大唐皇帝八月中秋有杀身之祸,大位该是高宗正宫王娘娘所生太子名旦的,如今住在汉阳。汝当去辅佐他,方能重整李氏江山,复兴皇唐社稷。”薛强道:“气数如此,愚徒即日兴师前去。”李靖道:“奚用干戈取胜!依我愚见,汝今八子俱皆英勇,二女又精韬略,况又有九环公主之才,如此威风,何战不克!但此事当用暗奇之法方妙。如今可率公主并八男二女,军士不用太多,只用五百,暗过雁门关,悄悄到汉阳告知李旦。分付李旦发兵之时,亦只好用五百兵,合一千军,分作一百队,一队只许一将统领,皆要扮作商贾模样,或先或后,接迹而进。到长安时,只好五十队进城,伏在皇宫左右。俟中秋半夜之时,宫内喧嚷喊杀起来,即时放起号炮,会集军士,一齐杀入宫中,锁拿奸人。余五十队分作四门,缉获叛党,自然成功。汝当毋忽吾言,吾要去也。”遂起身告别。薛强再三留之不住,无奈送出府门。只见一道紫云,李靖跳在云中,作别而去。
薛强即时进入府中,把李靖之言一一对九环公主说了一遍。孟九环道:“李老师,仙人也,往往有先见之明,不可不从。”明早,薛强同九环公主一齐到大宛国,将情由奏知国王,国王准奏。薛强遂同九环公主,领八子二女,点起五百军,陆续起程,暗渡雁门关而进。
再说李旦,自与武后讲和之后,虽偏安汉阳,每每以江山为念,终日训练兵将,积聚粮草,以待天时。一日升殿,与徐孝德共议军事,徐孝德道:“臣昨夜观天象,帝星不明,后来不久必有大患。主公一星明曜,天下不久必属主公。又兼列宿拱向主公~星,将来必有勇将来助主公。”正说话之间,忽见黄门官来报,说:“山后虎头寨武山王薛强合家来投,现在午门外候旨。”唐王令宣进来。
黄门官传出旨意,薛强遂同九环公主、八子二女相率上殿,行了君臣之礼。唐王离座道:“王兄,今日到寒国,有何话说?”薛强道:“臣因前朝李靖识破天运,下界指点愚臣,臣故合家来助主公,共兴大唐江山。”遂将李靖教用暗奇之法细细说了一遍,旁边徐孝德道:“真神人妙法,主公不可不依。”李旦大喜,大排筵席,款待薛强父子,令后宫胡后亦排筵款待孟九环母女。
到了次日,乃是八月初一日,李旦挑选五百名壮军,令李贵、袁成守城,自同徐孝德、马周众将人等,偕薛强夫妇八子二女共一千军,皆打扮作商人模样,分作一百队,陆续向长安而来,按下不表。
且说梨山老母在离岛山,屈指一算,知中宗气数已终,该薛强辅佐李旦即位,其中奸党未必能尽获,又该薛刚在长安城外缉获,方无漏网。但薛刚乃是凡胎,安能先知其事,必须天魔女下山去指点他,方能有济。遂唤樊梨花出来,问道:“汝知大唐天子之事乎?”樊梨花道:“弟子已知当今皇上气数已尽,应该薛强辅佐李旦即位,但虑薛刚未知共成其事耳。”老母道:“然也。你今当下山去,指点薛刚成事,待事成之日,速速回山,不可留恋红尘,以加罪过。”樊梨花道:“弟子晓得。”遂驾起云头,来到会稽,在薛刚门首落下。
一此时薛刚已削其兵权,安顿在会稽,门庭寥落,只有一个老家人看守大门,忽见樊太君来到,忙入内报知。薛刚即忙出来,迎接樊太君到后堂,就唤妻子与子侄并媳妇出来拜见。合家参拜毕,樊梨花道:“我儿,我算皇上气数,该有杀身之祸,例该你弟薛强辅佐李旦为君。你当领十个家丁,悄悄到长安城外,共执奸党,帮助成功。当速速前去,不可迟缓,吾当指引你成事。”薛刚领命,即时领了家丁,扮作卖药算命模样,同樊梨花向长安而来。到八月十五日,离长安城只有十里,樊梨花分付驻扎等候。不知后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