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二 计真
唐元和中,有计真,家侨青齐间。尝西游长安,至陕。真与陕従事善,是日将告去,従事留饮酒,至暮方与别。及行未十里,遂兀然堕马,而二仆驱其衣囊前去矣。及真醉寤,已曛黑,马亦先去,因顾道佐小迳有马溺,即往寻之。不觉数里,忽见朱门甚高,槐柳森然。真既亡仆马,怅然,遂叩其门。已扃键,有小童出视,真即问曰:“此谁氏居?”曰:“李外郎别墅。”真请入谒。僮遽以告之。顷之,令人请客入息于宾馆。即引入门,其左有宾位,甚清敞,所设屏障,皆古山水及名画图、经籍、茵榻之类,率洁而不华。真坐久之,小僮出曰:“主君且至。”俄有一丈夫,年约五十,朱绂银章,仪状甚伟,与生相见,揖让而坐。生因具述:“従事故人留饮酒,道中沈醉,不觉曛黑,仆马俱失,原寓此一夕,可乎?”李曰:“但虑此卑隘,不可安贵客,宁有间耶!”真愧谢之。李又曰:“某尝従事于蜀,寻以疾罢去,今则归休于是矣。”因与议语,甚敏博。真颇慕之。又命家僮访真仆马,俄而皆至,即舍之。既而设馔共食。食竟,饮酒数杯而寐。明日,真晨起告去,李曰:“愿更得一日,侍欢笑。”生感其意,即留。明日乃别。道,每晨起阅《黄庭内景经》,李氏常止之曰:“君好道,宁如秦皇汉武乎求仙之力,又孰若秦皇汉武乎彼二人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竭天下之财以学神仙,尚崩于沙丘,葬于茂陵。况君一布衣,而乃惑于求仙耶!”真叱之,乃终卷。意其知道者,亦不疑为他类也。后岁余,真挈家调选,至陕郊,李君留其女而遣生来京师。明年秋,授兖州参军,李氏随之官。数年,罢秩归齐鲁。
及至京师,居月余,有款其门者,自称进士独孤沼。真延坐与语,甚聪辩,且谓曰:“某家于陕,昨西来,过李外郎。谈君之美不暇,且欲与君为姻好,故令某奉谒话此意。君以为何如?”喜而诺之。沼曰:“某今还陕。君东归,当更访外郎,且谢其意也。”遂别去。后旬月,生还,诣外郎别墅。李见真至,大喜。生即话独孤沼之言,因谢之。李遂留生,卜日就礼。妻色甚姝,且聪敏柔婉。生留旬月,乃挈妻孥归青齐。自是,李君音耗不绝。,生径至陕,访李氏居,墟墓荆棘,阒无所见,惆怅还家。居岁余,七子二女相次而卒,视其骸,皆人也。而终无恶心。
生奉道,每晨起阅《黄庭内景经》,李氏常止之曰:“君好道,宁如秦皇汉武乎求仙之力,又孰若秦皇汉武乎彼二人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竭天下之财以学神仙,尚崩于沙丘,葬于茂陵。况君一布衣,而乃惑于求仙耶!”真叱之,乃终卷。意其知道者,亦不疑为他类也。后岁余,真挈家调选,至陕郊,李君留其女而遣生来京师。明年秋,授兖州参军,李氏随之官。数年,罢秩归齐鲁。余年,李有七子二女,才质姿貌,皆居众人先,而李容色端丽,无姝少年时。生益锺念之。无何,被疾且甚,生奔走医巫,无所不至,终不愈。一旦,屏人握生手,呜咽流涕,自言曰:“妾自知死至,然忍羞以心曲告君,幸君宽罪宥戾,使得尽言。”已,嘘欷不自胜。生亦为之泣,因慰之。乃曰:“一言诚自知受责于君,顾九稚子犹在,以为君累,尚敢一发口。且妾非人间人,天命当与君偶,得以狐狸贱质奉箕帚二十年,未尝纤芥获罪,惧以他类贻君忧。一女子血诚自谓竭尽。今日求去,不敢以妖幻余
又十余年,李有七子二女,才质姿貌,皆居众人先,而李容色端丽,无姝少年时。生益锺念之。无何,被疾且甚,生奔走医巫,无所不至,终不愈。一旦,屏人握生手,呜咽流涕,自言曰:“妾自知死至,然忍羞以心曲告君,幸君宽罪宥戾,使得尽言。”已,嘘欷不自胜。生亦为之泣,因慰之。乃曰:“一言诚自知受责于君,顾九稚子犹在,以为君累,尚敢一发口。且妾非人间人,天命当与君偶,得以狐狸贱质奉箕帚二十年,未尝纤芥获罪,惧以他类贻君忧。一女子血诚自谓竭尽。今日求去,不敢以妖幻余气托君,念稚弱满眼,皆世间人,为嗣续。及某气尽,愿少念弱子心,无以枯骨为仇,得全支体,埋之土中,乃百生之赐也。”言终,又悲恸,泪百行下。生惊悦伤感,咽不能语。相对泣良久,以被蒙首,背壁卧,食顷无声。生遂发被,见一狐死被中。生特感悼之,为之敛,葬之,制皆如人。道,每晨起阅《黄庭内景经》,李氏常止之曰:“君好道,宁如秦皇汉武乎求仙之力,又孰若秦皇汉武乎彼二人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竭天下之财以学神仙,尚崩于沙丘,葬于茂陵。况君一布衣,而乃惑于求仙耶!”真叱之,乃终卷。意其知道者,亦不疑为他类也。后岁余,真礼讫,生径至陕,访李氏居,墟墓荆棘,阒无所见,惆怅还家。居岁余,七子二女相次而卒,视其骸,皆人也。而终无恶心。
- 推荐作品:
- 史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