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回 弃海归途遇灵宅 三缄登岭见紫霞
弃海归途遇灵宅 三缄登岭见紫霞
却说弃海奉命回关,乘得风车,片时已到。凤春、二翠以及椒、蜻二子、西山道人等见而惊曰:“弃海兄与火炼道人夜战山岭,吾等得桃英姊妹音信,急约道兄道弟前来接战。风车登上,半空遥视,未见形影。四面寻之,亦无踪迹。吾等无奈,只得仍回洞内。究不知兄与火炼战于何方?”弃海曰:“火炼战吾不过,驾了一线火光,向北而逃。吾亦乘棚云,向火光现处追去。火炼无处藏躲,火光扭转,又与吾战。战在难分难解,未审空际是何法宝,向吾与火炼一拂,当被束着,坠于万星台前。洞内出一仙官,先问火炼,次问于我。我将碧玉师徒分散情景并义聚杏子山事,一一诉明。仙官闻之,大哭不已。”飞惑曰:“此位仙官,何其仁慈如是?但不识大哭后,又如何处尔?”弃海曰:“仙官哭后,将吾释却,呼随入洞。细细审视,乃三缄师也。”又相向而哭者久之。
狐惑及凤春等喜不自胜,曰:“十余年来,访寻不得。今日何幸,得师行止。”于是大众合掌,以拜上天。拜罢,复询弃海曰:“师可念及吾等否?”弃海曰:“师当问及男女诸徒,吾言都在此地,惟三服、乐道往投灵宅,不知去向。师微笑曰:‘已合浦珠还矣。’吾仰面视去,不知二子何时已近师身。”狐惑曰:“师只念及吾等,未命吾等去会之耶?”弃海曰:“吾今归来者,即奉师命呼尔道弟道兄同至万星台追随步履也。”诸人闻之喜,各将所炼宝物收拾停妥,风车催动,恨不一时即到,得睹师颜。
正驱风前行,忽然当头一朵黄云冉冉而至。此何仙子?乃是灵宅。自入群仙会,欲任传道一事,为紫霞鄙论数言,兼之群仙皆视若草茅,毫不介意,心中怒甚,云头独坐,以思乱道之策。策尚未得,倏忽妖风四起。慧目凝视,但见男女妖精数人,陆续而来。灵宅暗思:“不如将此数妖收在吾洞,再炼奇阵,以诛三缄。因将麈尾一挥,现了一道金光,照着妖风内面。
弃海谓狐惑曰:“当头瑞云冉冉,必系仙子云游,见吾等下面乘风,故以金光射入风车之内。是欲与吾等有言也,吾等须乘机应对,不可大意。如或冒犯,仙子法宝乌能胜之?”狐惑曰:“吾辈修此大道,恐是无缘。不然,何多阻隔?”弃海曰:“道高魔至,自今及古,皆是如此。况尔我乎?”言谈之间,灵宅子已将云头按下,与风车品对,曰:“尔等何往?”弃海视之,灵宅子也。因言曰:“吾辈无所去从,不过在洞无事,闲游四境耳。”灵宅子曰:“闲游者,仙子乃敢言及。吾观尔等尽属妖群,乘风出游,必有所害于世。如不实告,吾将以斩妖剑斩之。”弃海曰:“天上仙子,当抱仁慈。
即一蚁之微,尚不忍伤。尔乃口中动辄言杀,恐亦妖属,而非仙真。”灵宅子曰:“吾非仙真,尔敢与吾斗否?”弃海笑曰:“仙与妖部论弱争强,更非仙才,且无仙度矣。”灵宅子曰:“尔既不与吾战,可投吾门下,吾教以先天大道焉。”弃海曰:“吾闻求师者知其师贤,自不远千里而来,断未有往教之理。
今以尔好为人师之言一倡,将世之好为人师不自谅者,皆自尔言始也。”灵宅曰:“吾告尔以好言,尔反加吾以恶语。吾乃金仙一品,岂畏尔妖部耶?”弃海曰:“仙子自不畏妖,以其恃有仙法也。特恐仙法未深,欺妖而转被妖侮,群仙闻得,不免贻笑大方。”灵宅子见弃海舌利,乃下气言曰:“尔辈若投吾门,吾必竭力教尔大道。”弃海不语。灵宅又曰:“吾明告尔,毋得错过。吾之往教于尔者,是爱尔等才有可造而道易成也。”弃海曰:“吾自有师,不烦尔教。”灵宅曰:“尔师何人?”弃海曰:“吾师非无名之辈,乃虚无子旨奉上天,阐道人寰,脱化三缄便是。”灵宅子闻得“三缄”二字,心中火发,手持麈尾向弃海挥来。弃海持枪顺手刺去。狐惑与椒蜻二子、西山道人、二翠、凤春、紫花娘、桃棠二英以及金光道姑等,各各勇往,将灵宅围着。灵宅子虽有仙宝,未带身边,惟彼以枪来,此以麈挥而已,兼之四面攻击,甚难招架,只得吹气一口,化线朱光而逃。
弃海忙收了枪,呼及诸道友曰:“灵宅子化光逃去,必取宝物以诛吾等。吾等催动风车,急坠万星台前,倘如彼追至,自有吾师解救。”言已,风车催动,齐向万星台而坠焉。弃海先入洞中,参拜三缄。三缄曰:“弟子等都来乎?”弃海曰:“都来矣。”三缄喜,传呼入洞。诸弟子一一参拜,师徒相见,悲泣不已。久之,三缄曰:“尔等自今无论女男,俱可同游矣。
但龙女、紫玉诸女徒等尚未知师在此,尔弟子谁去传之?”三服、乐道同声应曰:“弟子愿任此役。”三缄曰:“如是,速去速来。”二人去后,弃海禀曰:“吾奉师命,将诸道友导至半途,遇着灵宅真人,苦教弟子等投彼门下。弟子不服,侵以不入耳之语,彼遂与弟子云中大战。幸诸道友四面围攻,彼难支持,化光循去。然去则去矣,弟子想彼战败,必来报复。师徒居此,不可不防。”三缄曰:“待彼来时再作理会。”一日,三服、乐道将龙女、凤女、紫玉、雪青子、榴真人、了尘子、从善道姑、醋枉道姑、回念道姑一一导至。三缄命各入洞,分班习道。复为分别门徒,传以三步功夫,使其前进。
弃海等得师所传,如获奇珍,时时习之,不在言下。
且说紫霞前日与诸仙议论已妥,欲传三缄大道。碧虚真人先至万星台,仙法略施,将山化为数十重,层峦迭嶂,如莲吐蕊。每重亭台楼阁,错杂不一。山形化后,紫霞乘得彩云,仙乐嗷嘈,来至是山首层万福楼中坐定。两旁侍立者:复礼子、正心子、诚意子、虚灵子、灵昧子,按部就班,一时碧虚、凌虚、清虚、云衣、霞衣子等同来楼内拜贺紫霞,紫霞真人设宴相待。宴罢。诸真各回洞府。紫霞独坐楼畔,以候三缄。
三缄一日谓诸弟子曰:“万星台山形镇静,宽平可爱。吾欲游玩,愿随者去,不愿随者,仍于洞所各炼道功。”诸弟子曰:“师欲游玩,弟子等俱愿随之。”三缄于是取齐宝器,紧带身旁。出得洞门,望而惊曰:“是山宽平而无峭壁,荒芜而没楼台。今胡变作耸翠之形,高起亭台楼阁这像耶?吾师徒既游此山,切毋相离左右。恐系妖魔现此幻境,牢笼吾辈也。凡随吾游者,宜防备之。”诸弟子曰:“师命是遵,不敢有违。”三缄遂率诸子,由崖而上。层层石级,约有十丈之高。石级登余,有亭高耸。三缄极目,额悬四字曰:“乾坤一气”。又仰视亭上一层曰:“无欲亭”。师徒步入亭中,直到其顶。俯首下视,若在半霄之上,周围视罢,下得亭来,又是一岭巍峨然,怪石嵯峨,如金如玉,晶光四射,雅色宜人。三缄师徒由岭直下。下到岭尾,复见一阁,红垣围绕,一派青松翠柏,万竿修竹。由门入之,阁上一额,云“玄气调神”。二重度入,其额则曰:“养我华根”。玩赏一周,斜由阁左行去。行约二三里许,露一渊焉。渊之周围,系栏杆遮护。渊外一碣,大书“太渊”两字。太渊上面,门开七道。由太渊而上,有“清灵剎”。
路过“清灵剎”外,有一茅庐。三缄曰:“是山佳境,何多如是?吾必穷其底蕴,此心始安。”狐疑曰:“山右已见,不若由山左去,看又如何?”三缄曰:“可。”师徒于是由山左转去。所行之处,如空空阁、非我阁、非虚阁、无间阁、恬淡阁,指不胜屈。三缄目不停视,曲曲折折,直到山半。山半亭台楼阁较前更多。
师徒性情不一,有贪看亭台者,有贪看楼阁者。又兼山麓忽来数队道士,渔鼓简板,唱道之声不绝。遂将师徒分散,各游一地,惟狐疑、紫光二子随三缄上顶。顶上一楼,宽大异常。
仰视其额,曰“万福”。三缄入,见一老道凝神独坐,忙参拜之。老道曰:“子何来?”三缄曰:“弟子云游到此,出其不意也。”老道曰:“尔所学者何业?”三缄曰:“弟子不揣固陋,欲服玄门之气,以求长生。”老道曰:“如是,子非凡品。
尔道能辟谷乎?”三缄曰:“间或能之。”老道曰:“尔已得半矣。可于明日晨早来斯,吾有所传,不令外人知得。”言罢,仍复凝神独坐,紧闭双眸。三缄侍立逾时,拜辞下楼,就于楼之东廊安止。狐疑询曰:“吾师今日所游何处?”三缄曰:“楼中耳。”狐疑曰:“弟子同入楼内,师忽不知所往,因候于兹,不意吾师尚在其中也。”三缄曰:“吾师徒三人,即在此地安闲数日,然后下山。”狐疑曰:“此地雅致,师心悦之,弟子敢不候之?”是夜安宿。
次日早起,三缄独自上楼。老道曰:“子来乎?”三缄曰:“来矣。”老道曰:“尔气已浩然,精已固然,神已凝然,可谓朝元返本,明善复初矣。所欠者,一气未克冲和,命门揭之不开,丹光故不能出鼎。待吾传以服食紫华之英,必要如是如是,方教尔头戴白巾,足距丹田之法焉。”三缄得此一传,心内明然豁然,拜舞而退。习主月余之久,颇已纯熟,由此悟彼,即华池之沐浴,灵根之灌溉,无不洞澈。道习数月,五脏有相得之机。久而习之,已觉一气冲和,命门一揭而开,丹光出鼎矣。老道于此见三缄内功已满,胎婴结就,只候神出泥丸,乃命之曰:“尔在楼中,好好炼尔胎婴。俟实体养成,吾自前来传以变化。但养尔胎婴之际,宜命尔二弟子守护严谨,毋使人惊。”三缄喜不自肚,遂命狐疑、紫光左右护卫。
独坐数月,婴已养成,老道又来楼头,语及三缄曰:“尔内功如此,外功尚欠,还须云游以积之。”三缄曰:“云游不敢辞,但祈喜师传以变化之妙。”老道传已,三缄再拜稽首。
退楼下,一一炼熟。复上楼阁,欲求指示以未得者。老道见而笑曰:“尔又有所求乎?”三缄曰:“然。”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高士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