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影响
张岱的《西湖梦寻》多被视为其散文代表作之一,但该书中有不少文字并非出自张岱本人之手,例如该书有大量文字直接引自前人《西湖游览志余》。鉴于这个原因,虽然《西湖梦寻》仍是张岱晚年的重要散文作品,但该书更值得研究的是张岱在明清易代之际,作为明朝遗民的特殊心态下的文化思考,该书至少体现了以下三方面的文化价值:它保存了明清之际西湖一带的自然、文化风貌;它反映了江南一带的名士文化;它是张岱坚持儒家文化信念的明证。
西湖风韵
自唐代以来,杭州就以繁华著称。明代中后期杭州的繁华程度超过南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西湖及其周边的碧水青山,本是天然图画,又有自白居易以来众多名人的遗迹或墓冢,其人文内涵也十分厚重。晚明时代,西湖不仅是杭州市民的游览休闲场所,也是文人韵士聚居之地,湖边私家园林林立,许多著名的文人如袁宏道、陈继儒、李流芳、谭元春等都曾长期寓居湖上。这里的文化交流活动非常频繁,汪然明的不系园就是文人雅聚的绝佳场所。
张岱成长于晚明时代,他的祖父、父亲在西湖边建有园林,他喜爱西湖,明亡前经常住在那儿,见证了晚明西湖世俗社会的繁华热闹和文人聚会的风雅清高。当山河易色、劫后馀生,暮年的张岱面对瓦砾狼藉的西湖,心中该有多少感慨与辛酸。亡国之后再来回忆晚明的西湖,这种写作行为中包含有解不开的兴亡之感、沧桑之叹,正如杨炫之有感于故都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奇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苍罗荆棘的荒凉景物才撰写《洛阳伽蓝记》。
名士文化
张岱一生都居住在杭州西湖边,他熟悉的话题只有和西湖有关的人和事物,因此盘礴在他心头的只能是他为之一往深情的故人和往事。正如陈平原所说:诉说遥远的往事,很容易带有温情;而这种温情,多少掩盖了事物原本存在的缺陷,只呈现其‘富有诗意'的一面。作为遗民的张岱失去了名士身份,但是让他终身留恋和自豪的恰在于此《西湖梦寻》中,他将这个心中的梦想寄托在笔下的人物身上,所以,该书延续和发挥了名士张岱一往深情的审美偏好和人物品评标准。
江南的名士文化底蕴深厚,随着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名士文化也由清赏演变为对物质的极度追求。讲求精致,崇尚奢靡成为明后期江南一带名士文化最突出的特征!张岱早年深受这种文化的熏染,至晚年回忆中仍不能忘怀。《包衙庄》、《青莲山房》分别记载了张岱祖父的朋友包涵所的风雅轶事。他打造楼船,修建八卦房,营造山房别墅,其间之繁华难以尽言,金谷、郿坞,着一毫寒俭不得,索性繁华到底。包氏的名士雅好何尝不是张岱所迷恋的呢?,《自为墓志铭》道: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即使这一切都已经远离,但并不妨碍张岱在记忆深处一遍遍地回味和咀嚼,这也正是他要在《西湖梦寻》中找寻的梦中的世界。
儒家信念
书中不少篇目记录了在生死大义问题上为后人景仰的死士、忠臣和义士。如《岳王坟》详细记录了岳飞、岳云、牛皋等人在国难之时身死奸人之手的史实,引文中的诗歌和柱铭沉郁而激愤;《于坟》中载录明忠臣于谦之冤屈,并写诗高度评价于少保之功绩;《城隍庙》记载临刑前大呼生作直臣,死作直鬼的冷面判官周新。
明清易代之际,深受儒家文化教育的文人不能不面临生死大义的问题,张岱在这个问题上用行动给出了答案。甲申之变后,张岱一方面继续增补、修改早期重要著作《古今义烈传》,从400余人增至572人,所增主要为甲申死难者;一方面在死节的纠结中发愤著书,于1654年完成了明史《石匮书》。虽然无法凭借《西湖梦寻》一书推断张岱在遗民身份下关于生死问题的具体思考,但仍可以看出,他在后半生中始终恪守着儒家的生死价值观,至晚年整理修订《于越三不朽图赞》便可以为此证明。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