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玩部·位置第二
器玩未得,则讲购求;及其既得,则讲位置。位置器玩与位置人才同一理也。设官授职者,期于人地相宜;安器置物者,务在纵横得当。设以刻刻需用者,而置之高阁,时时防坏者,而列于案头,是犹理繁治剧之材,处清静无为之地,黼黻皇猷之品,作驱驰孔道之官。有才不善用,与空国无人等也。他如方圆曲直,齐整参差,皆有就地立局之方,因时制宜之法。能于此等处展其才略,使人入其户、登其堂,见物物皆非苟设,事事具有深情,非特泉石勋猷,于此足征全豹,即论庙堂经济,亦可微见一斑。未闻有颠倒其家,而能整齐其国者也。
○忌排偶
“胪列古玩,切忌排偶。”此陈说也。予生平耻拾唾余,何必更蹈其辙。但排偶之中,亦有分别。有似排非排,非偶是偶;又有排偶其名,而不排偶其实者。皆当疏明其说,以备讲求。如天生一日,复生一月,似乎排矣,然二曜出不同时,且有极明微明之别,是同中有异,不得竟以排比目之矣。所忌乎排偶者,谓其有意使然,如左置一物,右无一物以配之,必求一色相俱同者与之相并,是则非偶而是偶,所当急忌者矣。若夫天生一对,地生一双,如雌雄二剑,鸳鸯二壶,本来原在一处者,而我必欲分之,以避排偶之迹,则亦矫揉执滞,大失物理人情之正矣。即避排偶之迹,亦不必强使分开,或比肩其形,或连环其势,使二物合成一物,即排偶其名,而不排偶其实矣。大约摆列之法,忌作八字形,二物并列,不分前后、不爽分寸者是也;忌作四方形,每角一物,势如小菜碟者是也;忌作梅花体,中置一大物,周遭以小物是也;余可类推。当行之法,则有时变化,就地权宜,视形体为纵横曲直,非可预设规模者也。如必欲强拈一二,若三物相俱,宜作品字格,或一前二后,或一后二前,或左一右二,或右一左二,皆谓错综;若以三者并列,则犯排矣。四物相共,宜作心字及火字格,择一或高或长者为主,余前后左右列之,但宜疏密断连,不得均匀配合,是谓参差;若左右各二,不使单行,则犯偶矣。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雅人君子。
○贵活变
幽斋陈设,妙在日异月新。若使古董生根,终年匏系一处,则因物多腐象,遂使人少生机,非善用古玩者也。居家所需之物,惟房舍不可动移,此外皆当活变。何也?眼界关乎心境,人欲活泼其心,先宜活泼其眼。即房舍不可动移,亦有起死回生之法。譬如造屋数进,取其高卑广隘之尺寸不甚相悬者,授意匠工,凡作窗棂门扇,皆同其宽窄而异其体裁,以便交相更替。同一房也,以彼处门窗挪入此处,便觉耳目一新,有如房舍皆迁者;再入彼屋,又换一番境界,是不特迁其一,且迁其二矣。房舍犹然,况器物乎?或卑者使高,或远者使近,或一物别之既久,而使一旦相亲,或数物混处多时,而使忽然隔绝,是无情之物变为有情,若有悲观离合于其间者。但须左之右之,无不宜之,则造物在手,而臻化境矣。人谓朝东夕西,往来仆仆,何许子之不惮烦乎?予曰:陶士行之运甓,视此犹烦,未有笑其多事多;况古玩之可亲,犹胜于甓,乐此者不觉其疲,但不可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道。
古玩中香炉一物,其体极静,其用又妙在极动,是当一日数迁其位,片刻不容胶柱者也。人问其故,予以风帆喻之。舟行所挂之帆,视风之斜正为斜正,风从左而帆向右,则舟不进而且退矣。位置香炉之法亦然。当由风力起见,如一室之中有南北二牖,风从南来,则宜位置于正南,风从北入,则宜位置于正北;若风从东南或从西北,则又当位置稍偏,总以不离乎风者近是。若反风所向,则风去香随,而我不沾其味矣。又须启风来路,塞风去路,如风从南来而洞开北牖,风从北至而大辟南轩,皆以风为过客,而香亦传舍视我矣。须知器玩之中,物物皆可使静,独香炉一物,势有不能。“爱之能勿劳乎?”待人之法也,吾于香炉亦云。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