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名言
《文子》中有很多名言名句,被后世的著作所吸收承袭,从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止水,以其清且静也。
《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
《论语》:仁者爱人。文子是老子弟子,当与孔子同时,而《论语》是孔子弟子集孔子语而成,若《文子》为文子本人所著,则仁莫大于爱人早于《论语》仁者爱人。按,汉墓中与《文子》同时出土亦有《论语》残简。
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所好,反自为祸。
《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孙思邈《千金要方》转用为: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功成名遂身退,天道然也。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混混之水浊,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缨乎?
《史记》载屈原遇渔父,有歌曰: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矢之疾,不过二里;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块不止,丘山从成;临河欲鱼,不若归而结网……
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汉书》: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皆出其后。
古往今来谓之宙,上下四方谓之宇。
据出土竹简,改老子曰为文子曰,则此语出自文子本人,而世传《尸子》有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之语。尸子为战国时人,晚于文子。则最早阐述宇宙者,当为文子。另外与尸子同时并且早于尸子的还有庄子,亦有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淮南子·齐俗论》改为往古来今谓之宙,天地上下谓之宇。
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
《淮南子·主术训》改为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增加了一句非慈厚无以怀众。到了三国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改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乘舆马者,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游而济江海。
荀子在《劝学》篇有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而文子早于荀子。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理,中用人力。
《淮南子·主术训》略有改动: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
是以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
《淮南子·氾论训》。
学而不厌,所以治身也;教而不倦,所以治民也,贤师良友,舍而为非者寡矣。
《论语·述而》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句。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淮南子·氾论训》为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改俗为旧。
今为学者,循先袭业,握篇籍,守文法,欲以为治,犹持方枘而内圆凿也,欲得宜适亦难矣。
此乃成语方枘圆凿最原始出处。而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晚于《文子》。
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此为成语扬汤止沸最早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衰世之主……构木为台,焚林而畋,竭泽而渔,积壤而丘处。
此即成语竭泽而渔最早出处。随后有《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再后来有《淮南子·本经训》。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