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大道不振,其来己久。微波尚存,出自诸子莫不祖述道德、弥缝百代。文子者,周平王时人也。着书一十二篇。《史记》云:文子亦曰计然,范蠡师之。姓辛,名妍,字文子,蔡丘濮上人,其先晋公子也。尝两游,蠡得而事之。老子弟子也。平王问文子曰:闻子得道於老君,今贤人虽有道,贤人,文子也。而遭淫乱之世,以一人之权而欲化久乱之民,其能庸乎?文子对曰:道德匡邪以为政,振乱以为理,使圣德复生,天下安宁,要在一人。故积德成王,积怨成亡,而尧舜以是昌,桀纣以是亡。平王信其言而用之,时天下治。然安危成败,匪降自天,在乎君王任贤而已。故圣人怵怵为天下,孩其人同於赤子,欲以兴利去害而安之,非欲有私已也。其书上述皇王帝霸兴亡之兆,次叙道德礼义衰杀之由,莫不上极玄机,旁通庶品。其旨博而奥,其辞文而真,故有国者,虽淫败之俗,可返朴於太素,有身者,而患累之质,可复至命於自然,大矣哉。君子不可不刳心焉。洎我唐十有一 叶,皇帝垂衣布化,均和育物,柔怀庶邦,殊俗一轨。故在显位者,咸尽其忠慕;幽居者,亦安其业。默希以元和四载投迹衡峰之表,考室华盖之前,迨经八稔,夙敦朴素之风,窃味希微之旨,今未能拱默,强为注释,是量天汉之高邈,料沧溟之浅深者,亦以自为难矣。默希子序。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四圣心源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