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杂说·方中行先生或问六气论
原文云:或问天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风、寒、暑、湿,经皆揭病出条例以立论,而不揭燥火,燥火无病可论乎?曰∶《素问》言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者,盖以四气之在四时,各有专令,故皆专病也。燥火无专令,故不专病,而寄病于百病之中;犹土无正位,而寄王于四时辰戌丑未之末。不揭者,无病无燥火也。愚按此论,牵强臆断,不足取信,盖信经太过则凿之病也。春风,夏火,长夏湿土,秋燥,冬寒,此所谓播五行于四时也。经言先夏至为病温,即火之谓;夏伤于暑,指长夏中央土而言也;秋伤于湿,指初秋而言,乃上令湿土之气,流行未尽。盖天之行令,每微于令之初,而盛于令之末;至正秋伤燥,想代远年湮,脱简故耳。喻氏补之诚是,但不当硬改经文,已详论于下焦寒湿第四十七条中。今乃以土寄王四时比燥火,则谬甚矣。夫寄王者,湿土也,岂燥火哉!以先生之高明,而于六气乃昧昧焉,亦千虑之失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旧唐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