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年代
魏书在宋初业已残缺,嘉祐六年曾命馆阁官校勘魏书和宋、齐、梁、陈、北齐、周书。今魏书前有目录序,署名为刘攽、刘恕、安焘和范祖禹,不记年月,大致当在治平四年至熙宁三年间。
二刘和祖禹都是宋代有名史学家,尤其刘恕精熟南北朝史事。他们作了较细致的校勘,查出本书残缺为后人所补各卷,并比对了修文殿御览、北史和唐人各种史钞、史目,将补缺各卷的来源各疏于逐卷之末,目录中也注明那一些卷阙或不全。
今将补阙各卷的宋人校语移入校记,目录传本错误,有原阙无注,或不阙而注阙,今皆改正。通计全阙二十六卷,不全者三卷。
北宋初刻的确切年月无考,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至迟不晚于政和中。这个初刻本当时就流传不广,南宋绍兴十四年曾在四川翻刻魏书和其他六史,这两种本子都没有传下来。
传下来的魏书最早刻本也是南宋翻刻,但传世的这个本子都有元、明二朝补版,即所谓三朝本。
193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所谓宋蜀大字本,其实也就是这种三朝本。北京图书馆藏魏书善本三部,也都是三朝本,该馆善本书目七三五四号一种和商务印书馆影印所据底本相近。
清代以来补表补志
万斯同:《魏诸帝统系图》、《魏诸王世表》、《魏异姓诸王世表》、《魏外戚诸王世衰》、《魏将相大臣年表》、《西魏将相大臣年表》、《东魏将相大臣年表》。
吴廷燮:《元魏方镇年表》。以州为纲,每州之下按年记途任刺史之人名,并举出处。序文中概括叙述北魏疆域之开拓,较《地形志》更为简要有用。
温曰鉴:《魏书地形志校录》。书名校录,实为据正史及各种古地志为《地形志》订讹补缺。虽未能恢复拓跋氏疆域全貌,足供利用《地形志》时参考。
卢文弨:《魏书礼志校补》。据《通典》补《礼志》第十四之缺页。
陈毅:《魏书宫氏志疏证》。
谷霁光:《补魏书兵志》。
罗振玉:《魏书宗室传注及表》。据出土墓志注《魏书》神元平文诸帝子孙至孝文五王列传,订正名字年月误字,补充世系官爵。附宗室世系表,增补周嘉猷表之脱漏。书成于1924年,以后出土的很多墓志未及利用。
朱祖延:《北魏佚书考》。
谢启昆:《西魏书》。启昆字蕴山,因北齐人魏收所撰写的《魏书》只记载北魏与东魏的历史而不载西魏历史,为补正魏收之阙,启昆为此而纂录此籍。史书材料都来源于正史及《通鉴》等。
《西魏书》二十四卷,纪、传、载记之外,有封爵、大事、异域三表,纪象、仪制、地域、百官四考。材料来源于正史及《通鉴》等,可供参阅,不宜作为史料引用。
其他考订
魏书源流考 李正奋著 抄本
魏书校勘记 王先谦撰
魏书札记李慈铭撰 民国时期印本
魏书宗室传注 十二卷罗振玉注 民国时期铅印本
魏书宗室传注校补罗振玉撰 民国时期印本
补后魏书艺文志 李正奋编 民国间抄本
西魏书 二十四卷 附录一卷谢启昆撰 清刻本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左传
- 礼记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