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内容赏析
《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时代风雨飘摇的产物,是张岱半世生涯的真实写照,亦是张岱人生里程中血与泪的凝结。在《陶庵梦忆》中,记录着张岱前半生浪漫生活的种种得意,既让我们看到了明末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又让我们体味到了世俗中的种种物质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它所包含的丰富而深湛的文化信息,如对园林艺术的独到见解,对奇花异卉的生动描述,对江南风情的如实记录,对戏曲理论和实践的精妙评论等等,无不充满着乐趣和知识。这是一部用艺术家的审美眼光来描绘的明末市井风俗史,,又是一曲抒张性灵、情感率真直露的咏叹调,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与精神风貌。
纵览《陶庵梦忆》8卷127篇,所写多是琐屑之事,涉及城市览胜、山川景物、风俗人情和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其中超过一半描写的都是民俗节庆、民间游乐、市井众生、戏剧和茶食方物等。笔下人物有文艺界的名流,但更多的是活跃在城市里的商人、说书先生、手工艺者、花匠甚至艺妓、优伶等不登大雅之堂的人物,可谓是一部俗世散文集。然而书中虽多俗人俗事,读来却不觉其俗,反有超然出尘的雅韵,更为难得的是张岱散文的诗意并不仅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是有着丰厚的底蕴,甚至是他坚守人格的精神力量,可谓是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行文立意
《陶庵梦忆》的立意无疑是对昔日生活的伤悼。明王朝大厦已倾,以中原汉族为中心的王朝腐朽统治已经彻底崩溃,这是明王朝清高自守的士大夫们的噩梦,这种感情在张岱的《陶庵梦忆》中便表现为感怀故国的思绪:壬午,朱成国与王应华奉救修陵,木枯三百年者尽出为薪,发根,隧其下数丈,识者为伤地脉、泄王气,今果有甲申之变,则寸斩应华亦不足赎也。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文章以急促的节奏记述了戊寅孝陵升腾黑气和壬午间朱成国等修陵摧毁地脉王气之事,,盛世铺就的陵寝成为了作者笔下见证王朝衰亡的目击者,张岱本人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他以亲历者的姿态回首了王朝的苍茫往事,在笔端悠意挥毫,平淡之间凝聚了作者的黍离麦秀之感。
《陶庵梦忆》通过刻画作者人生的回忆,表达了封建士大夫内心情感世界,反映出审美格局,影响至今。俗趣既是《陶庵梦忆》审美之核心,同时也是明朝晚期社会的真实写照。人类本质上向往自由、快乐、自然、平和、真实。其审美观映射出明朝晚期百姓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调川。
题材方面,《陶庵梦忆》是一个晚明文化世俗历史,充满作者对生活品位独到见解。题材涉及民俗风味、奇人异事、风景名胜、名山大川等内容,波及生活各方面。八卷之中,内容丰富、题材层叠:工艺古迹、茶楼舞榭,歌馆酒肆,阅武迎神,养鸟斗鸡、放灯打猎,山水风景、说书演戏、文物书画等世俗民情。作者置身其中,乐小思返。张岱喜好大自然,发现自然之美,抒发人生之情趣。其小品文表现出自然纯朴之力量。
作者用自然的角度描写世俗正如在《陶庵梦忆·扬州清明》中描写扬州清明的盛况:是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小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蹦蹄;茂林清诞,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莺,老僧因果,警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裨滕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
语言风格
作者用热情飞扬的语言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突出表现张岱小品之特性。本书中写人的篇章也占了很大部分。传统散文一般讲述是大人物,如英雄豪杰、土侯将相、文人墨客等,但很少有小人物。而《陶庵梦忆》中描述的都是小人物,有戏子、妓女、帮闲、牙婆,还有街头卖艺之人等等。作者所选人物各有其特点。如口角波俏,眼目流利,服饰恬美的柳敬亭,说书时缓缓之言,抑扬顿挫,合情合理,切筋入骨。作者本真追趣,以技艺描写对象,,且体现审美意识和新的价值观。作者打破了世俗等级的传统观念,追求真善美,因此,生命体验深刻,各色人均能洞察。
如他描写了善于雕刻的雕刻家淮仲谦,在小品文《淮仲谦雕刻》中这样写道:南京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小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小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辄腾贵。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问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意偶小属,,虽势劫之、利吱之,终小可得。
雕刻家淮仲谦虽然技艺高超,但是却一贫如洗。他小追名逐利,一生中坚持做人原则,虽然是一个平民百姓,却很有名气。作者在文中对这位才品双全的普通市民大加赞赏,其实这也表达了作者本身的人格追求。
从以上对《陶庵梦忆》的分析,可以看出张岱对生活包括生命的自然、本真的审美倾向。他跳出了文以载道的古文传统,把世俗的生活素材写入文章之中。此新散文写作的特点是当时的一大趋势。张岱崇尚自然,艺术创作中小拘于传统的道统观念,强调真实自然的生活样态和人的生命价值,崇尚个性和真善美。
名家点评
中文研究硕士江舒琳在《从《陶庵梦忆》探究张岱小品文的艺术特色》中写到:《陶庵梦忆》既是一部自传,也是晚明社会风貌的清明上河图。透过作者细致的笔触,晚明时期的风土人情、社会风气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可谓张岱在小品文方面书写的独特的史书。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吴越春秋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杂家
- 鬼谷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唐传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