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古岳渎经
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偶遇征南从事弘农!”
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异话奇。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遂告汤。汤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锁。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余头,锁乃振动,稍稍就岸。时无风涛,惊浪翻涌。观者大骇。锁之未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愣栗,不知其由尔。乃渔者时知锁所,其兽竟不复见。”
公佐至元和八年冬,自常州饯送给事中孟简至朱方,廉使薛公苹馆待礼备。
时扶风马植、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皆同馆之,环炉会谈终夕焉。公佐复说前事,如杨所言。至九年春,公佐访古东吴,从太守元公锡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君庐。入灵洞,探仙书。石穴间得古《岳渎经》第八卷,文字古奇,编次蠢毁,不能解。公佐与焦君共详读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隔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章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庚辰以战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即李汤之见,与杨衡之说,与《岳渎经》符矣。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传记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