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历史
《太平御览》是中国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北宋四大部书之一。翰林学士李昉奉诏主纂,扈蒙、王克贞、宋白等13人参与修撰。全书1000卷,分55部,引用古今图书及各种体裁文章共2579种,与同时编纂的史学类书《册府元龟》,文学类书《文苑英华》和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合称为宋四大书。
该书的编纂,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三月,完成于八年十月。初名《太平总类》,宋太宗赵炅诏改今名。纂辑时充分运用了皇家的藏书,并多用前代类书为蓝本修订增删而成,所以《太宗实录》说它是以前代《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及诸书编纂而成。
《太平御览》所引用的各种书籍,未必都是宋初尚存、馆阁所储的。但《修文殿御览》、《文思博要》已失传,《艺文类聚》只有百卷,《太平御览》就成为当时现存最大的类书。该书卷首载有《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详记引用诸书名称,共列一千六百八十九种,其实尚未包括所引古诗、古赋、铭、箴等在内。此《纲目》是成书以后好事者所作,已载于南宋刻本。
该书纂集宏富,所引用五代以前的文献、古籍,十之八九今已失传。后来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看不到原书,还可以从这部书里寻找断篇残简。由于《御览》所据为宋代以前古本,故对现存先秦、汉、唐经史典籍,多能刊正其脱漏错讹。作为循部依类检索古代资料的宝库,该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编纂方面,该书体例时有失当,类目亦有重复,引用书名往往错乱,是其不足之处。
该书上海涵芬楼本为最佳版本。1960年,中华书局又用该本重印,为今通行本。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