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部·卷三
○芝下
《抱朴子》曰:千岁之枯木,其下根如坐人,长七寸,刻之有血。以其血途足下,可以步行水上不没。以途人鼻,入水,水为之开,可以止住渊底也。以途身,则隐形,欲见则拭之。又可以治病,病在腹内,则刮服一刀圭;其肿痛在外者,随其所在,刮一刀圭以摩之,皆手下即愈。假令左足有疾,则刮途人左足也。
又曰:松树枝三千年者,其皮中有聚脂,状如龙形,名曰飞节芝,大者十斤。末服之,尽一斤,得五百岁。
又曰:樊桃芝,其木如昇龙,其花叶如丹萝,其实如翠鸟。高不过五尺,生於名山之阴,东流泉死戤上。以夏至后祠之,得,末服之,一株得五千岁。
又曰:参成芝,赤色,有光。扣掷軎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复如故。
又曰:木渠芝,寄生大水上,如莲花,九茎一丛。其味甘而辛。建木芝,实生於都广,其皮如缨蛇,其实如鸾鸟。此三芝得服之,白日昇天也。
又曰:黄芦子、寻木华、玄液华,此三芝,生於泰山要乡,及奉高。有得服之,皆令人寿千岁也。
又曰:千岁燕,其巢户北向,其色多白,而尾毛屈。取阴乾,末服,得五百岁。凡此百二世曛,皆肉芝也。
又曰:菌芝,或生深山掷晷,或生大木之下,或生泉死戤侧。其状或如宫室,或如车马,或如龙虎,或如飞鸟,五色无常,亦百二世曛,自有图也。皆当禹步往彩取之。刻以骨刀,阴干,末服方寸匕,令人昇仙,中者数万岁,下者千岁。欲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月,此山开出神药之月也。勿以山浪日,必以天辅时,三奇会尤佳。出三奇吉门,到山须六阴之日,明堂之时,带灵宝符,牵白犬,抱白鸡,以白盐一斗,及开山符檄,著大石上,执吴唐草一抱,以入山。山神喜,必得芝也。又彩芝、服芝,欲得王相专和之日,支干上下相生为佳。此诸芝,名山多有之,但凡庸道士,心不精,志行秽,德薄,又不晓入山之术,虽得其图,不知其状,亦终不能得也。山无大小,皆有鬼神。其鬼神不以芝与人,人虽践之,不可见也。
又曰:草芝,有独摇芝,无风自动。其茎大如手指,赤如丹。素叶如苋。其根有大魁如斗,有细者如鸡子。十二枚,周绕大根四方,似仿效十二辰也。相去丈许,皆有细根,如白发以相连。生高山深谷之上。其所生,左右无草。得其大魁,末服之,尽则千岁。服其细者,一枚百岁。可以分他人也。坏其大根,即隐形;欲见,则左转而出之。
又曰:牛角芝,生虎寿山,及吴陵上。状如葱而特生,如牛角,长三四尺,青色。末服方寸匕,日三服,至百日,则得千岁矣。
又曰:龙仙芝,状如昇龙之相负也,以叶为鳞,其根则如蟠龙。服一株,得千岁矣。
又曰:紫珠芝,其茎黄,其叶赤,其实如李而紫色。二十四枚,辄相连而垂,如贯珠也。
又曰:白符芝,高四五尺,似梅。常以大雪而花,季冬而实。
又曰:朱草芝,九曲,有三叶,叶有实也。
又曰:五德芝,状似楼殿。茎方,其叶五苫憎具而不杂。状如偃盖,中常有甘露,紫光起数尺。
又曰:龙衔芝,常以仲春对生,三节十二枚,下根如坐人。凡此草芝,又有百二世曛。阴乾服之,则令人与天地相毕,或得千岁、二千岁。
又曰: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种,以五月五日日中时取之,阴乾百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二物,得而阴乾,末服之,令人寿四万岁。千岁龟,五色具额上,两骨起似角,以羊血浴之,乃剔取服之,寿千岁。行山中,见小人乘车马,长七八寸者,肉芝也。取服即成仙。凡百二世曛,皆肉芝。
《汉武内传》曰:仙芝上蕊,有大真虹芝。
《论衡》曰:章帝时,零陵生芝草五本。
又《初禀篇》曰:朱草之茎如针,紫芝之栽如豆。如珠玉者,禀气而生,亦犹此也。
《茅君内传》曰:勾曲山上有神芝五种。第一曰龙仙芝,似蛟龙之相负,服之为太极仙卿。第二曰参成芝,赤色,有光。扣其枝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如故。服之为太极大夫。第三曰燕胎芝,其色紫,形如葵叶,燕像,如欲飞状。光明洞彻。服一株,拜为太清龙虎仙君。第四曰夜光芝,其色青,实正白如李。夜视其实,如月光照洞一室。服一株,为太清仙官。第五曰玉芝,色白如玉。剖食,拜三官正真御史也。
《神仙传》曰:漆飞黄子张虚,字子黄,辽人也。行玄素之道,年二百岁,有少容。服九英、盖芝、石像,而得道也。
又曰:刁子然服赤乌散,及夜光芝。
《仙人彩芝图》曰:芝生於名山,食之,令人乘云,能上天观望八极,通见神明。凤皇芝草,生於名山之上,金玉间。文石上阴乾,治食一年,令人羽翼皆生,寿千岁,能乘云,与凤皇俱。
又曰:死辚,生於名山大谷之阴。治食之,能入死晷,乘云行,通神明,能使百鬼。甘露芝,生於石山之阴,有五彩复之。
又曰:车马芝,生於名山掷晷,此尧时七车马化为之。能得食之,乘云而行,上有云气复之。万年芝,生於名山掷晷,及蓬莱山。
又曰:地芝,生於名山。得食之,延年益寿,一举千里,走越江海。
又曰:月芝,生於名山之阴,金石珠玉之间。阴乾,治食,令人有毛二尺,延寿万岁。
又曰:土芝,生於名山之阴,黄云复之。此戊己中宫黄帝之精,食之,益寿八千。
又曰:黑云芝,生於名山大谷凉泉之间。黑盖赤里,茎黑,味咸苦。食之一年,能入火不焦,入水不渍。石芝,生於名山之阴。色黄,上有不世之药,如甘露,味极美。取而食之,令人不世。赤松子所服。山芝之居,东西行三,南北行五,此为山芝,其色皆白。山芝者,韩终所食也。与天地相极,延年益寿,通神明矣。
又曰:人芝,生於名山之阴,青盖白茎。黄龙芝,生於神山中,状如黄龙。云气芝,生於名山掷晷,盖白,茎白,里赤。天芝,生於名山之阴。千秋芝,生於大谷中,四方异色,南赤,西白,北黑,东青。食之不老,老者不世。雷芝,生於名山之阴,白石之上,有白云复之。黄云芝,生於名山掷晷,金石间,上有黄云复之,食之寿千岁,令人通见神明,乘云为车,风为马。青云芝,出於名山之阴。云母芝,生於名山泽泉之旁。白虎芝,生於名山之阴,大木下,状如虎,盖青,味辛,食之令人有力。
又曰:东方芝,生於东山之阴。南方芝,生於神山之阳。北方芝,生於北海之山,大谷死晷,状异而泽。西方芝,於生昆仑之上,金石间。万年芝,生於名山之阴。
又曰:夜光芝,生於名山之阴,大谷凉泉中,金石间,有浮云翔其上。太一芝,生於名山之阳,盖黄茎赤,得而食之,令人不老,与天地相保。
又曰:虎芝,生於名山之阴,状如虎,食之身轻,延寿八百年。鸣鸟芝,生於名山多林之阳,状如鸟,五色。阴乾治食,令人身轻,与风俱行。
又曰:赤龙芝,生於名山之阴,源泉泽泉中,状如龙,其色赤白。以秋彩之,便有白光。食之,寿与天地无极。黑龙芝,生于名山掷晷,大木下,黑色如龙。食之,便令人能入死晷。
《孙氏瑞应图》曰:芝草,常以六月生,春青,夏紫,秋白,冬黑。
《世贽记》曰:祖洲有养神丹芝,似菰苗,长三四尺。人死,以草复之皆活。服之长生。秦始皇时,大疫,多有死者。有鸟如乌,衔此草以复死人面,登时皆活。始皇闻,以问北郭鬼谷先生,先生曰:"杆不世草也,生琼田中。"又有锺山仙家,数千万耕田种芝草。"
《嵩高山记》曰:嵩高山上有人芝。人芝者,状似小儿。地芝者,辟方一尺,如黄金色,复以五色云,有神龙守之。食者可以遐年。
崔豹《古今注》曰:玄和二年,芝生沛,如人冠状。又生章武,如人抱三子状。成帝建初五年,芝生颍川。常以六月中生一叶,春青,夏紫,秋白,冬黑,十月复黄。气出上尺五寸。
《博物志》曰:名山生神芝,不世之草。上芝为车马形,中芝为人形,下芝为六畜形。
《唐新语》曰:崔希峤以孝友称,丁内忧,哀毁过礼。为郑县丞,芝草生所居堂,一兽而葩,盖盈尺。
杜宝《大业拾遗录》曰:七年六月,东都永康门内,会昌门东,生芝草,百二十茎。散在地,周十步许。紫茎白头,或白茎黑头。或有枝,或无枝,亦有三枝如古出字者,地内根并如绵,大相猎菖。乾阳殿东东上阁前槐树上生芝,九茎共本,相扶而生。中茎最长,两边八茎相次而短,有如楼阁,甚洁白。武贲郎将段文操留守,画图表奏。
《本草经》曰:青芝,一名龙芝。食之身轻不老,神仙。生太山上谷,亦生五岳地上。
又曰:黄芝,一名金芝。食之为神仙。生嵩高山山谷中。
又曰:赤芝,一名丹芝。食之为神仙。生霍山山谷。
又曰:黑芝,一名玄芝。生恒山山谷。
又曰:紫芝,一名木芝。久服延年作神仙。生山岳地上,色紫,形如桑。
《吴氏本草经》曰:紫芝,一名木芝。
《九歌》曰:彩三秀兮於山门,(三秀,芝草。)石磊磊兮葛蔓蔓。
缪袭《神芝赞》曰:青龙玄年五月,庚辰,神芝生於长平之习阳。其色紫丹,其质光曜。高尺八寸五分,散为三十有六茎,枝榦连属,有似珊瑚之形。诏御府匮而藏之,具画其形。
《古瑞命记》曰:王者慈仁,则生芝。食之,则延年。又,神农氏之论芝云:山川与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皆为圣王休详焉。自汉孝武、显宗世号隆盛,而玄封、永平所纪神芝,方斯蔑如也。且其枝榦条茎,本末相承,乃协於天官之数。非神明,其数孰能如此?
《天台山赋》曰:五芝含秀而纷敷。
嵇康诗曰: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