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部·卷十三
○箱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有马齿呈事箱四枚。
《汉武帝内传》曰:帝崩时遗诏,以杂道书四十卷置棺中。至延康二年,河东功曹李及入上党抱犊山,彩药於岩室中,得此书,盛以金箱,卷后题日月,是武帝时河东太守张纯以箱及书奏上之。武帝时左右见之,涕泣曰:"此是帝崩时殡殓物。"宣帝怆然,以书付茂陵,安合如故。
晋陆云《与兄机书》曰:一日行曹公器物,有书箱五枚。想兄识彦高,书箱甚似之。
○巾箱
《汉武内传》曰:武帝见西王母巾箱中有一卷书,王母曰:"此《五岳贞形图》,昨青城诸仙就我求,今当付之。"
《宋书》曰:元凶劭杀逆,南阳公主见女巫严道育云:"天神当赐符应。"时主夕卧,见流光相随,状若萤火,遂入巾箱,化为双珠,圆青可爱,因是巫蛊而败。
《齐书》曰:衡阳王钧常手自细书写五经,部为一卷,置於巾箱中,以备遗忘。侍读贺玠问曰:"殿下家自有坟索,复何须蝇头细书,别藏巾箱中?"答曰:"巾箱中有五经,於检阅易,且一更手写,则永不忘。"诸王闻而争效为,巾箱五经自此始也。
《世说》曰:威法济者,义兴人。其儿年二十得病,经年,有神来语,言:"床席不净,神何处得坐?"曰:"有漆巾箱甚净,神何不入中?"因内新果於箱中,觉有声,以箱盖覆之。於是便闻箱中动摇,即以衣傅之,可五升米重,而病愈。
《异苑》曰:晋孝武太元末,每闻手巾箱中有鼓吹鞞角之音。帝是岁崩,天下大乱。
○笥
《说文》曰:箪,笥,饭及衣之器也。
《尚书》曰:惟衣裳在笥。
《论语》曰:一箪食,一瓢饮。(箪,笥也。)
《东观汉记》曰:上问弟五伦:"卿为市掾,人有遗卿母一笥饼,卿从外来见之,夺磨扔,探口中饼出之。"伦对曰:"实无此,众人以臣愚蔽,故为生此语。"
《东观汉记》曰:上闻王郎将军至,复惊去,冯异进笥麦饭,兔肩。
《续汉书》曰:世祖微时,系南鸣市狱,市吏以一笥饭与之。
《吴越春秋》曰:越以文笥七枚献吴王。
《西京杂记》曰:宣帝以虎魄笥盛身毒宝镜。
《风俗通》曰:孝灵帝建宁中,京师长者皆以苇辟方笥为妆具。时有识者窃言:"苇方笥,郡国献箧也。今珍用,天下皆当有罪谳於理官也。"后党锢皆谳廷尉,却墅悉入方苇笥中,斯为验矣。
张衡《绶笥铭》曰:南阳太守鲍德有诏所赐先公绶笥,传世用之,更治笥。平子为德主簿,故为之铭也。
○笈
《说文》作极,曰:笈,驴上负也。
《风俗记》曰:笈,学士所以负书,箱如冠藉箱也。
谢承《后汉书》曰:徐稚字孺子,公车五徵,皆不降志。其有丧,负笈弗硾行五里也。
又曰:袁闳字夏甫,汝南人也。博览群书,常负笈寻师,变易姓名。
又曰:高弘字伯武,河内山阳人。为琅琊相,到官,自负笈,单步入界,听彩风俗。
又曰:苏章字士成,北海人,负笈追师,不远万里。
又曰:方诸字圣明,负笈到三辅,无术不览。
又曰:郎宗负笈卖卜给食,诸公表上博士徵宗,宗负笈遁去。
《李固传》曰:固父为三公,而固步行负笈,千里从师。
《拾遗录》曰:汉惠帝时有仙人韩稚,东至沈离国,遇其人洞室负笈,而问其年几何。
《汉武内传》曰:上元夫人语武帝曰:"阿母令以琼笈妙蕴发紫台之文赐汝。"
○火笼
《方言》曰:南楚江沔之间笼谓之篣,或谓之笯,陈楚宋魏之间谓之庸君,今薰笼是也。
《齐书》曰:卞彬性饮酒,火笼什物多诸诡异,自称卞田居。
又曰:范述曾为永嘉太守,有善政,徵为游击将军,郡故旧送钱二十馀万,一无所授,惟得白桐木火笼朴十馀枚而己。
《梁书》曰:临贺王正德为吴郡太守,正德自谓应居储嫡,心常怏怏。后奔魏,初去之始为诗一绝,内火笼,曰:"桢幹屈曲尽,兰麝气氲销。欲知怀炭日,正是履冰朝。"
《修复山林故事》曰:当梓宫中有象牙火笼。
《东宫旧事》曰: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薰笼二、条大被薰笼三。
《西京杂记》曰:汉制:天子以象牙为笼;上皆散花文,后宫则五色绫文。
刘向《别录》曰:淮南王有《薰笼赋》。
齐谢朓《咏竹火笼诗》曰:庭雪乱如花,井水粲成玉。因炎入豹袖,怀温奉芳蓐。体密用宜通,文斜性非曲。
梁范静妻沈咏《五彩竹火笼诗》曰:可怜润霜雪,纤剖后毫分。织作回风莒,制为萦绮文。含芳出珠被,耀绿接缃裙。徒嗟今丽饰,岂念昔凌云?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周礼
- 论语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