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部·卷三
○伯叔母
《尔雅》曰: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
《礼记》曰:曾子问曰:"婚礼吉,既纳币,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则如之何?"孔子曰:"婿使人吊。如婿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吊。父丧称母,父母不在,则称伯父之世母。"
又《杂记》曰: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踊不绝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绝於地。如知此者,由文矣哉。"
《家语》曰:孔子之旧人曰原壤,其叔母死,夫子将助之以木。子路曰:"由也昔闻诸夫子,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姑已如何?"(姑,且;已,止。)孔子曰:"凡人有丧,匍匐救之。况旧故非友,(同志为友,故友非旧友。)吾其往。"及之为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於音也!"遂歌曰:"狸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之隐,阳不闻以过之。子路曰:"夫子屈节而极於此,失其举矣。岂未可以已乎?"孔子曰:"吾闻之,亲者未失其为亲也,故者未失其为故也。"(《礼记》亦载,称原壤之母也。)
《蜀志》曰: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也。靖与曹公书曰:"世路威夷,祸乱遂尔。驽怯偷生,自窜蛮貊。成阔十年,吉凶礼废。涉南海,循岸渚,五千馀里。复遇疫疾,伯母殒命,并及群从,自诸妻子,一时略尽。复相扶持,前到此郡。追计为兵害及病亡者,十遗一二,生民之艰,辛苦之甚。"
《晋书》曰:罗含字君章,桂阳人也。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才章。"自后藻思日新。
又曰:馀杭妇人经年荒,卖其子以活夫之兄子,吴兴太守孔褒荐之。
又曰: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馀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择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脩身笃学,自汝得之,於我何有?"因对泣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殆。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自号玄晏先生。
又曰: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锺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锺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所在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他志也。"会果反。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
又曰:杜有道妻严氏,字宪,京兆人。贞淑有识量,生子植。植从兄预为秦州刺史,被诬,征还。宪与预书戒之曰:"谚曰:忍辱至三公。卿今可谓辱矣。能忍之,三公是卿座。"预后果为仪同三司。
《三十国春秋》:羊祜年十五而孤,事伯母蔡氏,以孝闻。蔡氏每叹曰:"羊叔子可谓能养也。其诸葛孔明之亚乎!"
《宋书》曰:谢瞻字宣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幼孤,叔母刘氏抚育有恩,同於至亲。
○从伯叔
《尔雅》曰:父之从父、昆弟为从祖父。
《吴志》曰:朱异字季文,为阳武将军。孙权与论攻战,问对称意。权谓异从父骠骑将军据曰:"本知季文狯,(乌外切。)定见之,复过所闻。"
臧荣绪《晋书》曰:王沉字处道,少孤,为从叔司空昶所养。沉事昶如父。
虞预《晋书》曰:王浑从子浚,字彭祖,司空王沉贱孽也。少时不为亲党所知,浑谓弟深等曰:"卿等莫轻彭祖。此儿平世不减方州牧伯,乱世可为都督三公。"怀悯之世,果为幽冀都督,位至鼎辅,如浑所说。
《晋书》曰:王彪之字叔虎。从伯导曰:"选曹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耶?"彪曰:"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於时。至於超迁,是所不愿。"
又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深为伯敦、导所器重。
又曰:魏舒字阳元,任城人也。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馀。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愿毕矣。"舒亦不介意。后迁至司徒、剧阳子。
又曰:檀凭之字庆子,高平人。少有志力,闺门邕肃,为世所称。孤从兄子歆兄弟五人,皆稚弱。凭之抚养,若己所生。
又曰:荀崧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许金切。)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太尉临淮公荀顗国胤废绝,朝廷以崧属近,欲以崧子袭封。崧哀序孤微,乃让封於序。论者称焉。
《宋书》曰:谢景仁,陈郡阳夏人也。卫将军晦从叔父也。祖据太傅安弟,父兄宣城内史。景仁博闻强识,玄每与之言,不倦也。
又曰:王诞字茂世,琅琊临沂人也。少有才藻。晋孝武崩,从叔尚书令珣为哀策文,久而未就,谓诞曰:"犹少序节物一句。"因出本示诞。诞揽笔便益之,接其"冬秋代变"后云:"霜繁广除,风回高殿。"珣嗟叹清拔,因而用之。拜秘书郎。
《宋齐语录》曰:梁特进沈约撰史,王希聃尝问约曰:"从叔太常,何故无传?"约戏之曰:"贤从叔者,何可载?"答曰:"从叔惟忠与孝,君当不以忠孝为美?"约有惭色。
《博物志》曰:蔡邕有书近万卷,末年载数车与王粲。粲亡后,粲子预魏讽反被诛。邕所与粲书悉入粲从子景,字长绪。
崔鸿《前凉录》曰:范绩字弘基。绩幼有名称,族叔上洛太守毗拊其首曰:"汝,吾宗千里驹也。"历仕三朝,士友服其清亮。举秀才,为郎中,迁中都谒者。
○族父
《尔雅·释亲》曰:父之从祖昆弟为族父。
《后汉书》曰:侯霸字君房,河南密人。族父渊以官宦有才辨任职。元帝世佐石显等领中书,号曰太常侍。
《蜀志》曰:费祎字文伟,江下郸人也。(郸音盲。)少孤,依族父伯仁。姑,益州牧刘璋母也。
《晋书》曰:顾和字君孝,侍中众族子也。曾祖容,吴荆州刺史。祖相,临海太守。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志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骐骥,兴吾宗者必此子也。"时宗人球亦有令问,为州别驾。荣谓之曰:"卿速步,君孝超卿矣。"
《陈留志》曰:阮武字文业,魏末为清河太守。族子籍方总角,未知名。武见而伟之,以为胜已。明於知人,皆此类也。
○姑
《释名》父之姊妹曰姑。姑,故也,言於己为久故之人也。
《广雅》曰:姑谓之威。威,故也。
《说文》曰:威,姑也。
《尔雅》曰:父之姊妹为姑;王父之姊妹为王姑;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毛诗》曰:《泉水》,卫女思归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父之姊妹称姑,先生曰姊。笺云:宁则又问姑及姊,亲其类也。先姑后姊,尊姑也。)
《礼记·曲礼》曰: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返,兄弟不与同席而坐,不与同器而食。
又《檀弓》曰:姑姊妹之薄也,盖有受我而厚之者也。
《左传·僖上》曰:初,晋献公筮嫁伯姬於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不吉。归妹暌孤,寇张之弧。侄其从姑,六年其逋,逃归其国而弃其家。明年其死於高梁之墟。"(震为木,离为火,火从木生离为震。妹於火为姑。谓我侄者吾谓之姑,谓子圉质於秦也。)
《汉书》曰:成帝班婕妤,彪之姑也。
《后汉书》曰:桓晔字文林,姑为杨赐夫人。父鸾卒,姑赴哀。将至,止於传舍,整饰从者而后入。晔心非之。及姑劳问,终无所言,号哭而已。赐遣吏祠,因县发取祠具,晔拒不受。后每至京师,未尝舍杨氏。
《晋书》曰:阮孚母,祖姑家胡婢也。父咸通之,生孚。咸遗姑书曰:"不意今日遂生胡儿。"姑答曰:"《灵光殿赋》云:'胡人遥集於上楹',便可以遥集为字。"咸从之。
《列女传》曰:鲁义姑者,鲁野人之妇也。齐攻鲁至郊,遥见一人携一儿,抱一儿。及军至,乃弃抱者而抱携者。将欲射之,遂止而问曰:"所抱者谁之子?"对曰:"兄之子。""所弃者谁之子?"曰:"己子也。妾见大军至,不能两全,遂弃所生之子。"军曰:"子之於母,甚痛於心,何弃所生而抱兄子?"对曰:"子之於母,私爱也;侄之於姑,公义也。夫背公而向私者,妾不为也。"於是齐军遂止,曰:"鲁郊有妇人犹持节行,况於朝廷乎!"遂回军不伐。鲁君闻之,赐束帛,号曰义姑。
又曰:梁宣节姑者,梁之妇人也。其室失火,兄子与己子三人在内,入取兄子,辄得其子。及火盛,不复得入。妇人将赴火,其友曰:"本取兄子,卒误得己子,至於中心,亦已足矣。何至赴火?"妇曰:"梁国岂可以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见弟兄?吾欲复投吾子,又失母子之情,誓不生!"遂赴火而死。君子曰:可谓节姑也。
《先贤行状》曰:蔡伯喈母,袁曜卿之姑也。
又曰:锺元皓妻,李膺之姑也。生子觐,与膺齐名。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